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这事,只要上头达成了默契,哪怕是下头的御史们叫一叫,也是无伤大雅的。

    刘健算是一锤定音了。

    他在百官之中,有足够的声望,让所有人都达成了默契。

    可此时,坐在一旁的李东阳,却依旧眉头紧锁,抿着唇,显出几许忧心之态。

    刘健四顾,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不由道:“宾之,你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李东阳摇头道:“不,刘公,我所忧虑的,反而不是这些事……而是……”

    他说着,叹了口气。

    他兼任了户部尚书。

    这个职责,实是重大,满朝廷都在向他要银子,个个都跟催命鬼似的。

    他顿了顿,方才道:“江浙那儿钱粮的数目,大致报上来了。”

    “……”

    一下子,所有人静默下来,都支起了耳朵。

    钱粮涉及到了国计民生,乃是天下的事。

    今岁的收益,更是关系到了明年的支出,兵部尚书马文升,就等着户部拨发钱粮,将辽东的欠饷给还了。工部的几个工程,也欠着饷银,尤其是现在新城到处都在募工,征发的匠人,根本无心完成工部的工程,因为两者的收益,实在太悬殊了。

    只可惜,这是征发,由不得他们不去。

    可工部只勉强给他们两顿饭吃,哪怕是两顿饭,都还经常欠着,大家青黄不接,怎么做的好工。

    还有各地的造作局,那更加惨淡了。

    礼部每年所需的岁祭以及各种祭祀典礼,花费也是不小。

    吏部和刑部,也好不到哪里去。

    哪怕是翰林院,近来又要修书,这修书,其实是花费极大的。

    当初永乐大典修撰的时候,是内阁大学士作为总编,不计成本的修撰,最终此书落成,成为国朝文坛中的盛事,可其中的花费,其实并不下于一场征伐。

    现在修的书,固然不及永乐大典,可也指着户部的钱粮下锅呢。

    至于各处的河堤,明年可能出现的灾情,还有多如牛毛之事,这些,都离不开钱粮。

    刘健对此,倒是慎重起来了。

    前些日子,他称病告假了许多日,可也不是不知道朝堂所发生的事的。

    他知道李东阳没有从内帑里支取出银子来,国库自己得承担一切支出,他也不禁为之心忧。

    他便向李东阳问道:“江南那里,钱粮几何?”

    李东阳顿了顿,在万众瞩目之下,徐徐道:“杭州府,虽未受灾,可缴纳的银税,不过四万三千两,比之去岁,竟少了两成,缴纳的粮食,为十三万担,还有布匹……生丝……”

    杭州乃是大府啊,怎么这钱粮,不增反减了?

    “听说是因为流民增多的缘故。”李东阳道:“还有江西布政使司,因为宁王叛乱,朝廷体恤他们饱受宁王盘剥,前几年免了他们一些税赋,可如今……”

    他摇摇头,叹道:“今岁的钱粮……只怕很不乐观,再加上这两年的亏空……”

    “这可怎么办才好。”马文升忍不住抱怨起来:“辽东的军饷,已经欠了两个月了,明岁难道还要继续欠下去?这样下去,辽东各镇,非要哗变不可。自成化年,朝廷横扫了女真诸部,使其乖乖内附,可这些年来,女真诸部,又有恢复和壮大的趋势……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工部尚书一脸委屈巴巴的样子道:“现在匠户们敷衍的厉害,归根到底,是因为在造作局里,一个匠人,其钱粮本就杯水车薪,养家糊口,尚且困难,可在其他地方的匠人,却是衣食无忧,两相对比,谁还肯安心用命?哪怕是用鞭子抽着,也无济于事啊。现在又还欠着他们钱粮,他们无米下炊,是要饿死的,李公……这不是玩笑事啊。”

    李东阳听着头大,忍不住抚额。

    见众人还在吵吵闹闹,却是哭笑不得的道:“你们的难处,老夫岂有不知……只是……”

    “要不……”王鳌眼眸一沉,道:“还得去请陛下做主,无论如何也从内帑里拿出些银子来……”

    许多人急了,眼里似乎也掠过了一丝大胆的想法。

    于是众人看向刘健。

    刘健觉得心里堵得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日子,没法过了。

    刘健咬咬牙道:“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

    李东阳见刘健首肯,心里也燃起了希望:“全凭刘公做主。”

    ………………

    定兴县。

    在一遍又一遍的核算之后,再加上此后结余的税银,统统入库。

    今岁定兴县的征税,算是彻底的落下了帷幕。

    欧阳志算是彻底的松了口气,接下来,他便要在这财政的收支上,盖上自己的大印,而后便派人前往户部汇报了。

    其实……定兴县的收支报告,还算是轻松的,因为都是税银,不存在其他实物,损耗极小,和户部的汇报和核算也简单,账目一目了然。

    若是其他各县,那就复杂了。

    明初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空印案,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主官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

    只是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京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结果,他们好死不死,撞到了太祖高皇帝,这位大爷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朝败家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额并收藏明朝败家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