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当然,袁绍是他自己想多了。刘备既不会抢他的盟主做,也不会有着另立旗号不遵他号令的行为。

    在刘备看,袁绍纵然是凭借着袁氏威望,登上关东讨董联军的宝座。但诸侯之间也是各自不服的面和心不和,牙齿和舌头都还要打架呢。众人目前相安无事,那是因为有着大义的名份把他们拢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矛盾就自然会暴露出了。刘备又何必去干袁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刘备想的一点也没差,比如冀州牧韩馥,此时心中就颇不宁静,五味杂陈。在诸侯中,他乃冀州牧,名位最高,权柄最重。然则诸侯人心皆向袁绍。如今袁绍毫不夸张的说是一呼百应。韩馥也是一步步爬升,如今早已尝过权力滋味的人。他扪心自问,自度一个小小的渤海已经容不下袁绍了。在他看,袁绍有能力,有人支持,唯一缺少的就是地盘了。那么问题了,袁绍讨董之后,目光会停留在哪里?

    毫无疑问,他的冀州,就是一块大肥肉。没错,是他的冀州,韩馥的冀州,而不是朝廷的冀州。

    自从灵帝驾崩,董卓祸乱洛阳后,大汉天下的原有秩序,就瞬间崩塌了。中原各路诸侯占据地盘,在自己的窝里面埋头打着小算盘不说,山高皇帝远的益州、交州更是自为一国,连人事任命权,基本上朝廷都插不上手了。天子本就年幼,再加上董卓凶残,天下诸侯讨董之后,全国各地更是理直气壮的不遵守朝廷法令了。随着朝廷对地方人事、财政、军事等大权的全面失控,一个个独立小王国逐渐形成了。

    是以在韩馥心中,冀州早就是他的冀州,而不再是朝廷的冀州了。是以在最初,袁绍发信过,约好一同举兵的时候,韩馥第一时间不是响应,而是召集幕僚商议:“助袁氏乎?助董氏乎?”皇帝直接让他给忽略了。

    当时治中刘惠勃然作色,曰:“兴兵为国,安问袁、董?”在大义面前,韩馥沉默良久,这才默许发兵。然则在军粮上屡屡作梗,阴欲使袁绍不得全其功。

    这还是韩馥,其他诸侯也各心怀异志,了酸枣许久,也只是天天大摆宴席,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至于最关键的讨董,却始终没个章程。

    这次刘备率军奉迎太后与弘农王车驾至此,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不能再糊弄下去了,开大会吧。

    诸侯全至,只有远在荆州的袁术,因为太远,就只派了个代表。另外豫州刺史孔伷也没有出席。被气病了。他在豫州牧黄琬入京后,继任为豫州刺史。孔伷没太多本事,唯一爱好就是清谈高论,不过书读得多,又能言善辨,所以也在名士之列。董卓听了伍琼等人的,便提拔他为豫州刺史。

    谁曾想这刺史之位坐了还没多久呢,袁绍就号绍大家起兵反董了。孔伷不通兵事,但反董这种壮怀激烈的事,又如何少得了他?于是便马上兴冲冲的同意了。结果他一举兵,董卓的老脸又被啪啪打得通红,基本上董卓提拔的人,一大半都在起兵讨论他,你说这叫什么事?

    于是袁术一上表,请求拜孙坚为豫州刺史,董卓马上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这个大老粗,才懒得管已经有一个豫州刺史存在的事实。你们去窝里斗去吧。你袁本初不也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吗?

    其实袁术是疏忽了,他本想和兄长袁绍沟通下,让孔伷这个不通兵事的“名士”挪下位置,去干点别的活。然后让自己的头号打手孙坚统领荆、豫之兵,自南往北,攻入河南。他本以为,按他和董卓这水火不容的关系,自己的奏章上去,董卓肯定得压好久,谁曾想自己的书信方到袁绍那,董卓这里任命就下了。

    这下好了,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解释不清楚了。袁绍现在瞧着他那是一肚子火。有这么干事儿的吗?这存心是让联军不和谐啊!孔伷觉得丢了大面子,把袁术给恨上了,老子为了你们袁氏,在玩命呢,一个不慎,搞不好就要丢掉小命,结果你袁术给我这一手?所以孔伷病了,还病得不轻。

    不过,就是他病了,这会还得开。

    河内太守王匡,占据地利优势,自上而下,渡过一条黄河,便进入河南尹,离洛阳近在咫尺。于是袁大盟主决定与王匡兵合一处,渡河攻打洛阳。袁绍要占这个便宜,众人也没法,谁让王匡就愿意和袁绍一块呢。谁让袁绍是盟主呢。这是第一路军。

    然后袁术与孙坚,自荆州鲁阳越过霍阳山,进攻梁县,沿途而上。这是第二路军。本第二路军序列还有孔伷和颖川太守李旻的。不过孔伷在病中表示,你们爱谁谁,大爷我要养兵,不干了。于是袁术只好去信颖川太守,希望李旻能够与孙坚配合。

    其他诸侯,以刘备为首,率刘岱、张超、张邈、袁遗、曹操、鲍信等人自酸枣进攻原武、阳武城。一路推进。这是第三路军。

    最后,韩馥屯邺城,负责大家的军粮筹备。

    自此,董卓在北方、南方、东方三面,受到讨董联军的威胁。

    自地理位置看,袁绍王匡之兵离洛阳最近,袁术孙坚李旻次之,最远的,反倒是酸枣联军了。

    董卓是人,不是神。他麾下的凉州兵虽然精锐无双,但也双拳还敌四手啊,更何况不止是四手。于是董卓打开地图,开始琢磨了。

    酸枣,袁绍一身铁甲,头上盔缨与身后风中翻腾不定的火红披风相互辉映。他立于道旁,左手按在腰间玉带上的佩剑上,意气风发的向前相送的刘备等人道:“诸君,就请止步,他日功成之时,我等再在洛阳大醉一场!”

    说完,便转身上马,大喝一声:“出发!”数万冀州精锐,护着两辆华丽的车驾,缓缓往河内郡而去。

    刘备望着太后与弘农王的车驾,心中怅然若失。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把何太后与弘农王救出洛阳。而何太后却仍然选择了袁绍这个她心中憎恨的人,一同返还河内。这一去,前途未卜,太后啊,我刘备能救你一次,却无法救你二次了。你与弘农王,善自珍重罢。

    刘备不知道,何太后如此做,也是情非得已。作为一个久居深宫,养尊处优的女人。在这乱世,她不知道该相信谁,该依靠谁。一个人在陌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皇刘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青牛道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牛道人并收藏汉皇刘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