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只怕比荷兰人在的时候过的要差,他们可不是基本盘。

      但他不是很同意齐国公想的解决方法,这方法在土地矛盾集中的地方能用,在巴达维亚这种种植园经济的基础下,不是万能的。

      此时他也没直接反对,对巴达维亚的具体土地政策、荷兰人的种种制度,连怀观也只是从他的视角直观去介绍,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还是要再议。

      好在齐国公的话,也解开了他心里的另一个心结。

      他之前是担心朝廷直接复刻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统治方式,为了省事而延续旧制。

      现在看来,齐国公的想法认为朝廷不可能允许当地维持旧制。只要在遏制当地豪强的大思路上一致,山高皇帝远,将来还是有很多的可操作空间的。 电脑端::/

      想着自己应该变一变在朝中的固有形象,刘钰也没再和齐国公深入讨论这个事,心道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要别让连怀观寒了心就好。

      事后问一问,要真的露出寒心之意,那也只好心狠一狠,把他扣住,以免走漏风声。

      “国公应该自有打算,这本来也是外交部该管的事,小子也就不多说了。”

      “还有就是,还是要提醒国公一句,早做准备。我估计,明年不只是罗刹使团要来,可能瑞典人也会来、英国人也可能来。英法世仇,而且英国自从前明时候就想派人来京城,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我朝变化,罗刹人来了、法国人也来了,英国人可能也会来。这罗刹特使是个特例,陛下恩准常驻京城,以便勘界、平西域等事宜。其余使团,估计想要驻京,怕是办不成。我看,不如叫他们把商馆使馆,都迁至松江,以便管辖、也便外交联络?”

      大顺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可是对内还是要假装是天朝上国的。既是天朝上国,平等外交这种事,就不要做得太显眼,譬如在京城开使馆之类。

      再者,朝廷对这些西洋人也是充满警惕的,又有禁教的风潮,按照西洋规矩在京城开使馆,根本不太现实。

      且不说百姓怎么看,让朝鲜这个忠臣孝子怎么看?

      罗刹人特殊,因为之前要勘界、要解决蒙古、要平定西域,这都需要和罗刹的使节直接沟通,故而是恩准在京城常驻,却终究没有一个正式的大使馆。

      现在搞出来了外交部,想要外交,当然是要派驻使节了。

      聚在一起,方便管理,无非也就是这几个口岸。松江最好,广东太远。

      满清时候,太平天国起事,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有一样也要考虑到,便是在南京条约之前,广东一口通商,导致许多江南的货,要运到广东,这就导致了许多以此为生的人。

      南京条约之后,上海成为了口岸和买办中心,导致了很多搞运输的、借助一口通商发达的人失业,为天平天国贡献了不少核心人员和核心力量。

      大顺倒是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开放了许多口岸,这种变迁引发的影响不会太大。

      使馆好说,主要是商馆,扎堆一起也便于监管。海军跑不到欧洲,也暂时没能力在欧洲耀武扬威,唯一能和西洋人听懂的外交,就只剩下一个关税。

      齐国公道:“这事我自是考虑过,西洋人有驻派使节的习惯,要显得我这外交部有用,我当然会考虑驻派使节的事。但是,松江是不可能的。”

      “一则那里终究更远,沟通不便;二来松江地处江南,是朝廷的腹心,这使节团只怕都是细作,哪里是不可能允许驻派使节的。我的意思,是在天津。”

      “天津?”刘钰有些惊住了,天津固然好,毕竟更近一些,方便沟通。但是,这能行吗?

      天津,离着京城太近了,朝中能同意?

      齐国公见刘钰惊奇,笑道:“陛下已经同意了。但需得海军立威之后,方可建馆。”

      “放置天津,沟通方便,此其一也。”

      “我回来后,陛下叫我去看了看军改后的京营,问我与西洋诸国相较如何?我说胜之!海军与西洋人相差略远,陆军却不用惧,放在天津,天津也要驻扎一军,叫西洋人知我朝军阵不弱。”

      “商馆不动,使馆驻于天津。那倭人不是每年让荷兰人参江户吗?这边也让西洋人每年入京参觐,若真有事也好处置。”

      “至于松江,你就不要想了。那里商贾众多,又是江南腹地,朝廷担心商贾和西洋人勾结。而且那里又是长江口,漕运之始,西洋人把那里摸清楚了,将来真要有事,对国朝大为不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舒慕羲和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