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转为民前往西域屯垦。

      再一个,就是西北大军这一次没有太多的骄兵悍将。

      平准这件事,刘钰那边露了脸,把原本估计的几个伯爵,许多子爵男爵以及一大堆的勋位给抢没了。

      本以为要是一场国战的平准,闹成了平叛一般简单。

      刘钰也只是封了个伯爵,其余人心里即便委屈,也无话可说。

      没有那么多军功卓著之人,遴选评定军衔也不是他来做。

      江辰已经听明白了,是让他去西北镇两年场子,配合朝廷空降过去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把他在西北军中多年的威望人脉全都分开、削减。

      他只是站在那为朝廷空降过去的人,站台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江辰的态度也很痛快,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件事。

      “陛下,臣以为,军改之事,长久来看,利国利民,大可行之。京营、西京等地的大军,可以先行推广。”

      “鹰娑伯亦言,求缓而不求急,此言得之。若此两处的大军先行军改,得以成功,则可推广于全国。”

      “西北大军,臣毛遂自荐,请前往镇守两载。待裁撤、改革之后,臣请回京。”

      “一来多年征战,风霜之苦,臣的身体也有些疾痛。”

      “二来臣实实在在觉得,臣之所学,与鹰娑伯所用战术,已有差距,正要仔细研读请教。”

      这话给足了皇帝面子,把皇帝想要做的事主动担下来不说,还顺便挺了挺刘钰。

      连西北大军的制将军都表态要再学习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了,其余人还有什么好说?

      皇帝也不好直接应了,故作惋惜道:“爱卿劳苦功高,镇守西北多年,风餐露宿,朕本意招卿回京,也知你有疾痛,回京正该颐养几年,也好参知政事。”

      “可卿既如此说,那朕便准了。鹰娑伯,你也多准备一些书籍相赠,不可藏私。”

      刘钰赶忙道:“臣关于军阵的毕生所学,皆已刊印成书,并无半点藏私。此书刊印,纵然有人学到,却也无用。若无配套的人口、军制、财富,就算有不臣之心,亦无用处。”

      说到这,刘钰又点了一下皇帝,军改之事一定要成套。

      不然这本书已经刊印,你不军改,周边一大堆懂汉语的。不过到了这个时代,名将的加分已经不是太高,更多的是国力的比拼。

      拿破仑再猛,把他扔到荷兰,他也成不了事。

      皇帝早就听刘钰说过军改之后的种种,明白刘钰的意思,国力支撑下的人口、定期退伍制度等,凭借的就是大顺的体量形成对周边的碾压。

      只要中央政府一日不崩,周边就不会有威胁。

      哪怕往西域那边移再多的退伍兵,当地没有军工厂,当地的财富不能支撑起一支常备军,造反就造不起来。这不再是冷兵器时代,一隅之地有太多精兵,就可能造反成功了。

      整套军改消除的不仅是对武将的提防,也消除了边疆起事而成自立的可能,使得皇帝可以更放心地任用一些大臣镇守在边疆。

      刘钰正在兴办的那个军工厂,皇帝也丝毫不担心,因为威海距离京城太近了,完全在控制之内。

      若是有人在西域修建个这么大规模的兵工厂,皇帝就得琢磨琢磨了。

      如此一来,军中非世袭勋贵子嗣一系的领头人物出面表达了支持,同时还代表着西北边军表达了支持。

      勋贵一系的本就支持,京营这边支不支持只在皇帝一句话。

      大顺的两支野战集团都表达了支持,到了这里实际上已经是不用说了。剩下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意义也就不大了。

      战斗力提升这一点没法反驳,可能造成的混乱……最可能造成混乱的人都说没事,其余人也没法再说什么。

      皇帝现在也不想提权责重新分配的事。

      有些事做成了再说,那叫水到渠成。

      有些事做成之前就说,那可能就是阻碍重重。

      “既然如此,朕也以为求缓不求急。陆军军改之事,可缓缓图之。虽说是缓缓图之,却也不能推诿不办。”

      “朕以为,还是先组建练兵处和裁撤安置处,以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舒慕羲和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