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制,这就使得一代不如一代,偶尔会有两个能打的,就成为了支柱力量。

      既要保证能打赢,又要保证领军的人在军中可以镇得住场面,那么勋贵就是最合适的。

      参谋部辅助勋贵作战,又不可能拥有对军队的控制权,因为他们争不过勋贵,只能通过建议权或者适当的情况下,会战中代替勋贵主将指挥。

      总参谋部要把兵政府职方司的权责拿到手,绘制各地的地图,对周边的朝鲜、缅甸、越南等地进行测绘,随时制定一系列的作战计划。

      届时,再由皇帝出面把这些计划下发,做战略指导,又可以保证皇帝在军中的威望。

      如此一来,勋贵们既不用担心手握兵权导致皇帝猜忌,又可以保证世世代代可以领军,这对于勋贵这个阶层而言,是一个天长地久的好处。

      否则的话,很可能就会如前朝一样,勋贵最终都养成了废物。

      领兵无能,文官若是领兵,勋贵就只剩下侵占土地、生生孩子、代皇帝主持恩荣宴之类的屁事了。

      最后只能落得成为朝堂上的边缘人。

      这是大顺的第三代、第四代勋贵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第三件事,便是军校制度。

      大顺早在荆襄之后,就废除了武举,改用了三舍法的营学制度,虽然这还算不上军校,但至少超脱了蛋疼的武举范畴。

      武举选出来的,都是可以以一敌十的勇将,然而时代变了,悍勇无双并没有什么卵用。

      营学和武德宫的三舍法,可以无缝切换成军校,只要改变一下教材和考试比重。

      把骑马、放枪之类的比重下降;把武经七书之类的统帅书籍,换成操典和营连战术;把算数几何的比重加强。

      军校制度之下,良家子们有了更大的升职空间,可以凭借营学的优势,挤占大量的军官名额。

      因为军校要考的东西,决定了暂时就算放开限制,其实也没有多少良家子之外的人能考入。

      军校制度保证了一个下限,保证了基层军官的战斗力,也保证了这是一个科举系的文官无法插手的地方。

      大顺的体量,只需要一个足够高的下限,不需要名将。

      在科举占据朝堂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皇权可以居中操控,使得军官们成为皇帝最忠心的部下。

      同时让文官保持监察的权力,又能防止武将过于跋扈。

      军校毕业之后的军衔制度,又可以保证军官们的收入和荣誉,军衔是军衔,军职是军职,并不能等同。

      围绕着这三件事的军改,实则就是良家子、勋贵、皇帝三方,合力瓜分兵政府,彻底拿回兵权。

      如此一来,支持军改的,反对军改的,也就泾渭分明。

      练兵处确保了新兵的质量,规范化的管理,使得战术相同。

      练兵处都是一群小官,练兵可以,领兵作战绝无可能,也不用担心练兵处的人造反。

      参谋部把持着战役指挥权和战略决策权,专业的参谋可以让无能的勋贵执掌军队,而勋贵凭借贵族的身份可以压住全军。

      军校把持着一条在科举之外的升迁路线,又能保证在新时代的战斗中拥有合格的军官。

      兵政府的权力,肯定是要被侵袭的。

      一旦军改完成,兵政府的位置就很尴尬,还剩下什么职能呢?

      皇帝拿到了彻彻底底的军权,对军队保证了绝对的控制,就算不裁撤兵政府,兵政府实际上也就是个橡皮图章了。

      同时把军权从科举文官控制的兵政府这里拿走,也有利于大顺扩张。

      这是个很适合扩张的时代,先走一步便可凭借体量对周边形成碾压的优势。

      科举出身的文官受限于他们的三观,并不支持“穷兵黩武”,但参谋部要考虑的则是军功、军功和军功。

      而且兵政府的职方司,做的简直太次了。

      地图地图弄不清楚,周边国家的军力不了解,缅甸越南日本的情报,一无所知。

      指望着这群就知道圣人之言的人,治国不是不行,但打仗,尤其是打外战,是真的不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舒慕羲和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