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乾清宫内,张苑正在向朱厚照奏禀。

    在有沈溪上疏的情况下,张苑轻省了许多,皇帝低头翻阅奏疏,不需他赘述。

    朱厚照看得很仔细。

    对于沈溪领兵,朱厚照素都抱着最大的期待。

    半天后,朱厚照才将沈溪的奏本放下,脸上满是感慨之色:“或许是朕遇事太过优柔寡断,若从宣府回后马上便让沈尚书领兵,何至于现在要派出数万兵马才能彻底平息叛乱?想那时沈尚书带个三五千人马,便足以荡平中原匪寇。”

    张苑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或许现在几千人也可以啊。”

    “嗯?”

    朱厚照皱眉打量张苑,问道,“听你的意思,是让朕驳回沈尚书奏请,随便给他拨点人马就让他去平乱?你觉得你在行军打仗上,比沈尚书更有见地?甚至可以让你为兵部当家做主?”

    张苑赶紧解释:“老奴并无此意,只是老奴觉得,沈尚书要从京师调拨两万人马南下,恐造成京畿防备空虚的局面。”

    朱厚照倒没那么紧张,道:“若是其他人这么提出,朕一定会跟你抱有相同的看法,不过现在沈尚书提出,那就很妥当了……要平乱,最重要的便是快刀斩乱麻,从西北调兵耗时太久,不如直接从京师调拨,有沈尚书领军在前线肃清匪寇,贼人逃都不及,怎么可能杀到京城?”

    张苑道:“陛下高见。”

    朱厚照不太领受张苑的恭维,不过他也没兴趣继续问有关沈溪出兵之事,站起身,说道:

    “有关出兵细节,一切都按照沈尚书所请批复,由他做出安排,他毕竟是兵部尚书,所有的事只需要在朕这里走一遍流程便可……司礼监一定要全力配合。”

    “是,陛下。”

    张苑赶紧应声。

    朱厚照意兴阑珊地道:“兜兜转转到最后,还是没逃出让沈尚书出兵的宿命,朕或许该好好反思一下。哦对了,这几天就把为沈尚书封公之事定下,在他出征前……朕跟沈家小姐的婚事需尽快办妥,沈尚书说他留在京城等朕的大婚结束后便会踏上征程。”

    张苑道:“陛下,这仓促间又要准备大婚之事,又要为沈大人封爵……其实可以等沈大人凯旋后再……”

    张苑说话时本望着皇帝,不过当发现朱厚照气冲冲地侧过头时,张苑赶紧避开那凌厉的目光,低垂着头等候传命。

    朱厚照黑着脸道:“事情还是早些定下为好,非要等战事结束,那样会显得朕用心不诚。沈尚书既是大明功臣,如今又成了国舅,从此以后与国同休,给他封爵朝中应该不会有太多反对声音吧?”

    “是,想确实如此。”

    张苑连忙应承下。

    朱厚照摆摆手:“这些事都交给你去办理,朕不多管。”

    说完,朱厚照往内堂去了,好像有更为着紧的事去办。

    至于侍立一旁的小拧子,则往张苑身上看了一眼,目光中带着些许不解,随即皱皱眉,紧忙跟随皇帝往内堂去了。

    皇帝走后,张苑脸上呈现几分得意之色:“大侄子封公,我可是大功臣,他不好好提拔一下我儿子,都对不起我在陛下面前帮他说的那些话!这招以退为进还是挺管用的嘛……”

    ……

    ……

    沈溪上奏出兵的奏疏,当天皇帝便做出批复,谕旨发至兵部,王守仁当即去见沈溪,传达皇帝的意思。

    因沈溪称病不出,很可能在出征前也不会回吏部和兵部履行尚书之责。

    就算很多事出自沈溪策划,但执行层面总归需要有人办理,刚入朝担任侍郎的王守仁责无旁贷。

    王守仁见沈溪,长谈一番,当明白兵部需要负责调兵遣将及筹备粮草辎重后,赶紧告辞,出沈府后又马不停蹄去见谢迁。

    谢迁留在小院中没有回府,他这时刚知道沈溪将被皇帝赐封公爵之事,过跟他禀明情况的正是之前暗地里搞小动作的杨廷和,王守仁正好碰上。

    王守仁到了小院正堂才知杨廷和也在。

    虽然王守仁跟杨廷和之间的岁数差距没有跟谢迁那么大,但因杨廷和在朝中跟他父亲王华属于同一辈人,王守仁不得不拿出对待尊长的态度对待杨廷和。

    谢迁道:“伯安不是外人,坐下说话吧。介夫,有话不必藏着掖着,现在兵部事务都是伯安在打理,他可是大有作为的年轻人。”

    在外人面前,谢迁对王守仁的评价从都很高,显得他对王守仁非常器重。

    杨廷和也明白,现在王守仁的能力高低已不那么重要,关键是王守仁已将兵部原本属于沈溪的权力给拿了回,在陆完出征,沈溪告病也即将领兵离京时,未兵部事务都要靠王守仁打点。

    谢迁本很被动,但在王守仁回朝后,这步棋下看起已然是全盘皆活。

    本杨廷和还想就沈溪封爵之事跟谢迁说上两句,看看有没有办法上疏阻止,但在王守仁到后,他始终有所避忌,不敢完全相信眼前这个沈溪的直属手下。

    谢迁明白眼前的境况,率先问道:“伯安,有事直接说便可。”

    王守仁从怀里拿出沈溪的奏疏,正是之前杨廷和亲自送去司礼监的那份,递到谢迁跟前道:“谢老,有关出兵事项,陛下已下达御旨,让兵部全力配合沈尚书行事。”

    谢迁将奏疏接过去,他已不是第一次看,不过还是看得很仔细,里面的票拟已不在,而朱批是由张永撰写,应该是出自皇帝授意,上面说明正德完全同意由沈溪统领京师兵马两万,朝廷调拨相应钱粮、军械等等……

    但在奏疏中,没提及委派监军太监,之前跟沈溪有过不少交集的太监一个都没安排,好像皇帝忘记了。

    谢迁看过后,将奏疏递给一旁的杨廷和。

    杨廷和没有看沈溪上奏的内容,也跟谢迁一样,重点看由张永代表皇帝做出的批复,心里有些纠结:

    “为何陛下安排批复之人是张永,而非张苑?之前跟张永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状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寒门状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