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沈溪在大明朝官场,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中了状元如何,少年得志又如何,不过只是正六品的翰林官。

    京城最不缺的就是官员,大明朝官场的精英汇聚于此,谁都不敢说自己是朝廷必不可少的那位。

    这朝廷缺了谁都能正常运转,连励精图治的弘治皇帝偶尔头疼脑热不出上朝,朝廷不也没出乱子?

    天塌下总有个高的顶着,大多数官员想的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就好!

    但总有人是没法撞钟的,就如同谢迁这样的内大学士,他每天要面对的奏本不计其数,写票拟,还要跟六部的人沟通,丝毫不敢马虎。

    谢迁这段时间,就发觉身边好似少了什么东西,特别不趁手,皇帝那边有难题,他竟没法解决,有什么黑锅需要人背,连个识大体可供差遣的人都没有。

    “那些家伙真不懂事,让他们体会上意去办理事情,非搞砸不可,想想还是沈小友在的时候比较好,一人顶一群哪!”

    沈溪的才学自然是很好的,能考取状元就是证明,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没人认识的天就他一人识得,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给太子上课,沈溪才上了几堂课就让太子面貌一新,为弘治皇帝和张皇后争了光。

    沈溪关于建文旧事的奏禀很得体,若非皇帝忌于太宗皇帝的威仪,指不定已下旨恢复建文年号。

    这小家伙还会治病,能让太子死里逃生。

    画也精通,清明上河图里有几个人物都一清二楚,要不是沈溪,徐溥赠画给李东阳的事可能会成为世人笑柄

    当然,最被谢迁看重的,并不是沈溪的才学,而是他的好脾气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明知道被利用,也不急眼,办完事情后不计报,偶尔消遣他两句对答颇为有趣,要不是身份相差太悬殊,谢迁甚至觉得,跟沈溪做忘年交也是不错的事情。

    可惜啊可惜,人太过有本事是会遭人嫉妒的,连一向与人无争的王鏊都看他不顺眼,同僚虽不至于挤兑,嫉妒心总是有的,这趟被提早发乡省亲,也是沈溪被疏离的结果

    迎接佛郎机使节和贡品的事他做得好尚可,若出了什么差错,可能就要被降职,从詹事府发配翰林院修。

    谢迁想了想,其实让沈溪去修几年,并非坏事,年长几岁后就不会这般碍眼了,现在谁都盯着他这个十四岁的新科状元。

    本无任何关系,谢迁心里还是很想帮沈溪一把,因为他很惜才,可就在他为沈溪离开京城感觉不值之时,沈溪就把麻烦给他找了。

    沈溪居然写信告诉他,华北一代发生了大旱,眼看春收就要面临大面积减产,百姓将会流离失所。

    几个月后才会发生灾荒,你现在报的什么灾?

    最基本上奏的规矩都不懂,灾情要发生了以后才能奏报,没发生你奏报,万一一场及时雨下缓解灾情,又或者是旱灾没你形容的那么严重,皇帝肯定要降你个妖言惑众、小题大作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

    这小子很狡猾啊,你觉得地方灾情严重,上皇帝就是,写信给我是几个意思?

    我是内辅政大学士,不是治理地方的父母官,更非监督地方的御史言官,跟我说了不等于白说?

    本这种信,谢迁完全可以当作没看到,他直接将沈溪的信揉搓之后扔在一边。可等他晚上翻覆去睡不着时,才知道这封信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身为一个对天下百姓负责的官员,知道地方可能发生旱灾,不予以关注,良心过意不去啊。

    谢迁把沈溪的信捡了,仔仔细细又读了一遍,对于沈溪所提的内容,他只能用痛心疾首形容。

    按照沈溪的说法,这场旱灾可能会令年华北及中原一代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地方官都没上报,你不过是从运河边上走了一趟,知道什么?算了,我派人去查查就是。”

    索性距离京城不远,沈溪说得很清楚,只要出了京师,旱情就在眼前,越往南越严重。谢迁派人出京没几天,第一批报的人就了,把灾情一说,比沈溪形容的只有更严重,后续的几批人,都印证了沈溪的说法。

    华北和中原地区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灾!

    谢迁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么大的事情,就在京城眼皮子底下发生,居然没丝毫的消息传,他认真翻阅了华北以及中原一代地方官的上奏,未有只字片语提到这次灾情,反倒恭维弘治皇帝“风调雨顺”的文字比比皆是。

    “难道不派一个沈溪出去,天下人包括皇帝和内,就要被蒙在鼓里吗?”

    谢迁有些愤怒,他马上写了奏本要向皇帝禀明此事,作为内大学士,写奏本并非他的本职工作,谢迁很久没亲笔写过奏本,拿起笔都有些手生了,到底是批别人的奏本容易啊,自己写,一时间真有些无从下笔。

    不过,谢迁仔细想了想,灾情该提还是要提的,不过地方官瞒报的事就不说了,旱灾也先往小了说,让弘治皇帝以为,这只是偶发的一次小范围旱灾,让朝廷有所准备才是最重要的。

    谢迁把奏本写好,趁着这天午朝朝会,谢迁到了乾清宫,面对皇帝的召对,他果断将自己的奏本呈上,等皇帝看过后,脸色立即变了。

    奏报旱灾的不是御史言官,而是内大学士,是否说明都察院形同虚设?

    “闵少保,怎么事?”皇帝怒气冲冲拍了一把桌子,让太监将谢迁的奏本送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闵圭面前。

    闵圭看过后,本想直接斥责写奏本的人僭越,但想到这奏本是谢迁所上,他还是改换了辩论的方向:“逼 i ,是臣失职,臣去必当严加查明”

    到了此时,在场的大臣尚不知发生了何事,等皇帝让人把谢迁的奏本读了,在场大臣不由悚然色变,居然在京城周边发生旱灾,而且是从头年年底就发生之事。

    李东阳道:“逼 i ,为今之计,还是先派人去地方查探,以观灾情轻重,以便作出妥善安排。”

    李东阳这话带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状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寒门状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