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开元二十年春,关中宁和,秧苗下野,长安城中春荫四溢,柳絮随风,小雨润物,沁人心脾。城西兴化坊,邠王府门庭若市,出入频繁,若不是地处皇城边缘,还真叫外地而来的游人难以辨别。

    也难怪,再过十天就是邠王守礼的六十大寿了,京城中官府车马少不了往这儿走动。邠王守礼身负六州刺史,此时此刻本该替天巡沐,视察各州县春耕,然而邠王大寿将至,难免惦记,根本无心朝政,皇帝知其心性,特别暂免了这位皇兄两月官职,叫他安心回府,筹备寿宴。

    巳时刚过,邠王府上下刚刚用过午膳,方得片刻静谧。李守礼领了皇帝圣旨,带着三四十名随从封地上匆匆忙忙赶回府中,这浩浩汤汤队伍一回来,王府上下瞬间热闹起来了。

    官辇刚刚落下,李守礼昏昏欲睡,踩在下人背上,晃动身子,喝醉酒似的,一脚落地,只觉背脊酸疼,佝偻着腰,在两名婢女搀扶下,一瘸一拐进了王府大门。

    李守礼身长不足六尺,面红干瘦,腿脚内八,衣着紫黄双色绫罗,身上一尘不染,虽是叫下人搀扶入府,脚下步伐却是极快。李守礼刚穿过正堂,不等下人尾随,迫不及待就绕过二堂,急着上茅厕似的,一路疾走来到后园凉亭之中,身边婢女赶忙上前躬身问道:“殿下,今日可要奏乐?”

    李守礼腮鼓着气儿,眉间紧皱,十分不悦,也没理会下人,一步上前翻滚身子,躺在亭中央两米渐宽的木竹摇椅上,脚上鞋袜未去,分别搭在两名婢女一左一右的纤弱肩膀上,右手敲着脑袋,头顶盗汗不止。见婢女在旁傻站着不动,李守礼苛责道:“摇扇。”

    伫在李守礼身后的婢女左右低头,细细手腕缓缓摇起蒲扇,亭外守候多时的四名侍女小心翼翼为守礼去了鞋袜。李守礼四仰朝天,左手揪起领子,右手扇着空气,丝毫没觉着凉快,暗自道:“一到雨天就是闷热,活见了鬼。”

    李守礼有些窝火,要说自个儿在长安少说住了有四十年,可也从来这阳春三月热成这样,难道真是自己老了,将不久于人世?想着想着,李守礼渐渐冷静下来,头顶汗水渐少,心里已经开始惦记自己六十大寿的那份寿礼,回身冲着下人喊道:“把李恕唤过来。”

    待下人走出亭子,年近花甲的李守礼困意上头,鼻骨眉间点点阵痛,闭眼瞑目,趁无人搅扰,静静想起往昔。身为帝王长兄,封户上千的朝廷亲王,李守礼这二十余年过得倒是安稳奢享。

    守礼本名光仁,是章怀太子次子,早年兄弟三人被自己祖母武后幽囚宫中,与当时相王李旦众皇子困于掖庭之外,因章怀太子被废赐死,酷吏心怀忌惮,李守礼兄弟三人屡屡遭受武后酷吏杖责,受尽非人折磨。垂拱元年,弟弟李守义因旧伤难愈,忧患成疾,年仅十四岁便活活病死宫中;没过几年,兄长李光顺,也就是西宁王李光仲之父,唐生之祖父,亦被武氏所杀,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兄弟三人,只有李守礼一人活了下来,直到圣历元年,武曌复李显为太子,武氏迫害李唐皇嗣才得以告终。

    那时的李守礼从未想过,自己这把骨头竟能熬到今日,他更未想过,曾经在掖庭中多有照顾的相王皇嗣,也就是日后的临淄王李隆基能登上天子之位。世事无常,武曌篡唐,中宗复唐,韦后欲复辟武曌,李隆基先灭韦氏势力,后翦除太平公主,登基为帝,李守礼身为高宗皇帝嫡出长孙,受封亲王爵位。

    开元这二十年来,李守礼始终不忘当年所受磨难,可官复原爵的他并未鞠躬尽瘁于朝政,相反,玩物丧志,纸醉迷金,身居要职却终日酒色缠身,不务正业,朝中大臣对此多有不满,皇帝李隆基念他当年护佑之情,又有嫁幼女与吐蕃和亲之功,也就默许支持了。

    父母早夭,年幼苦难,熬到这个地位,活到这把岁数,躺在摇椅上似有所思亦无所思的李守礼其实早已知足,只是人老了,精力已不像二十年前那般旺盛,如今午后小憩,要足足一个半时辰方能睡醒,每每入梦,脑海之中仍是当年受刑惨痛之景。虽是位极人臣,贵为帝胄,可如今年近花甲,李守林心中还是有些遗憾的。第一桩遗憾便是自己的幼女,李奴奴,也就是卓雅的母亲,吐蕃当今王后,金城公主。当年中宗复位李唐,社稷动荡,边疆不稳,李守礼刚被封了王爵,朝廷为保边境之一时太平,只得和亲吐蕃,李守礼身为皇亲,忍痛割爱,将膝下不满十三周岁的幼女嫁了出去。

    守礼膝下共有三子四女,三子如今各承爵位,三女分别嫁给王公之子,每逢过节都能回家省亲,唯有奴奴,恐此生不得再见。李守礼思念幼女,自从奴奴嫁出远走后,邠王府中就再未添丁,李守礼希望自己六十大寿时,能与女儿见上一面,可如今,幼女已是他国王后,身份贵重,岂是想见就见?二十年前的邠王守礼当然不会想到这些,只是二十年后的花甲人父已然不记得自己女儿远嫁吐蕃时的模样。女儿现在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李守礼曾无数次在睡醒后的刹那质问自己,也曾在久久无法入梦之时无数次责备自己,可自己身为皇亲,为国效命,这些品之无尽的酸涩回忆如此念念不忘,而今又有何意义?

    李守礼的第二桩遗憾,便是不争气的儿子们。这件事守礼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年轻时放荡,子不教,父之过,守礼教子无方,儿子良莠不齐,必然是这般下场。李守礼高居司空,身兼六州刺史之职,亲王之中,无人能出其右,然而众所周知,这些头衔都是皇帝恩赐。守礼本人虽没什么治世能耐,可这职位坐久了,自然也能轻车熟路,驾驭得当。开元十年后,天下渐入富庶,李守礼的官爵也是越来越大,可他这三个儿子却是不行,只遗传了父亲的贪赏享乐,未能继承父亲的隐忍坚韧,可谓是胸中无点墨,手头无寸功,恐怕守礼百年之后,邠王府这份家业迟早是要荒废在这三个儿子手上。

    这二十年来,满朝臣子皆知李守礼不学无术,忝居高位,却很少有人在背后参他,为何?最大原因,还是皇帝李隆基的默许。

    在朝之中,唯有宁王成器与邠王守礼与皇帝最为亲近。李隆基乃睿宗李旦之子,亲兄弟有六,时至今日,也只剩下宁王一人尚在。宁王成器是隆基长兄,立太子时,成器为顾大局,主动将太子之位让于有大功于社稷的李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血唐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曲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曲旌并收藏血唐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