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西北军一路东进南下,所得地盘越来越大。

    不过颜均的地盘,全都遭受了数年的旱灾,可谓是民不聊生。

    为了让地盘壮大,让生机再现,颜均让四海商行同官府合作。既然这些地区都因为旱灾种不出粮食,那就不种粮食。

    四海商行开始在西北开办各种工厂,招收工人,恢复声场,让当地的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只要看得到希望,人心就能稳定。

    至于粮食,全靠四海商行运来。四海商行的粮食全都来自海外,价格公道。就算是在灾年,老百姓值要肯下力干活,就买得起粮食,养得活家人。

    同时,颜均斥巨资修建水利工程,将大河里面的水引到城镇乡村。不能解决农田用水,至少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饮水。若有剩余的,还能解决部分农田用水,开垦一部分荒田。

    在颜均的努力下,短短半年时间,西北两省就从千里无人烟,一片荒凉穷苦,摇身一变,呈现出勃勃生机。

    不少北方的灾民,听说西北两省有活路,都慕名而来。

    只要是良民,说得出来历,西北两省的官府全部接纳。

    连续几年大灾,西北两省的人口减少了七八成。现在正是需要引进人口的时候。

    期间宋安然给颜均写信,她想要这些受灾的人口,将这些人口带到海外去。

    不过颜均回绝了。现在他有地盘安置这些受灾人口,而且他比宋安然更需要这些人口。

    颜均给宋安然回信,说明其中情况。

    宋安然见颜均稳步发展,于是会心一笑,没和颜均继续争抢这些人口。相反,宋安然还给颜均送来了一千个工匠。

    颜均大喜过望,这些工匠正是他所需要的。

    宋安然此举,犹如雪中送炭。

    颜均心里头欢喜,还是自家娘亲最好。不过颜均很好奇,宋安然怎么能一下子送出一千个工匠。

    颜均写信询问此事,宋安然就趁机将自己的办学理念灌输给了颜均。

    原来在海外多年,宋安然不仅支持闻先生办书院,同时还兴办了几所技工学院。不仅如此,颜宓还在海外兴办了一座军事院校。

    颜均看着信,回想起小的时候,宋安然就对他灌输过办学的思想。想要发展,想要民众富裕,就必须兴办各种学校。不仅仅是读书识字的学校,各种技工学校,医学堂,武学堂,凡是老百姓需要的,朝堂需要的,都该办一所学校。

    宋安然在信件里面,很详细地阐述了办学的宗旨,过程,注意事项,规章制度。同时还阐述了办学的好处。

    颜均想要争霸天下,想要建立一个区别于其他王朝的一个新兴国家,那就从办学开始吧。

    从量变到质变,办学二十年后,当这些学子长大,他们会给这个天下,会给颜均带去惊人的变化,带去非同一般的创造力。

    颜均还不能深刻领会宋安然的想法,但是颜均已经从中窥探到各种好处。

    看看那一千个工匠,这就是奇迹。换做传统的父传子教学,想要搜罗一千个熟练的工匠,搜完西北两省,也未必能够找齐一千个人。

    颜均暗暗下定决心,他也要在西北办学。他很好奇宋安然信中所说的惊人的变化,还有所谓的创造力。他想建一个国,一个更积极,更富足的国,那么就从孩子开始吧。

    今日他给孩子一个希望,他日这些孩子会用奇迹来回报他。

    颜均说干就干,很快几所草台学校就开班授课了。全都照着宋安然给的章程,学校分为东院西院。东院就是专门为了读书考科举的,西院则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

    上午,东西院都是读书识字。下午,东院继续读书识字,而西院就学各种技术知识。

    西院分了很多科目,有木工,瓦工,铁匠,医学,武学等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读书,颜均承诺,所有的孩子,只要肯来书院读书,书院免收学费,同时还提供一顿早餐,一顿午餐。另外春夏和秋冬,各有两套衣服。

    免费读书,吸引力并不强。因为很多家庭,孩子都是劳动力。孩子去读书,就等于多一个人吃饭,少一个人干活。

    但是书院提供早午餐,加上四套衣服,吸引力瞬间加倍。孩子能读书,还能学技术,还不用消耗家里粮食,还有免费衣服穿,这么好的事情,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无论贫寒与否,老百姓都将家中孩子送来读书学本事。不求考科举,只求能认字,能学会一门吃饭的本事。

    要是孩子厌学,不肯来读书。家长用棍子打,也要将孩子打来读书。这么好的机会都不知道珍惜,简直是混账玩意,活该挨打。

    贫寒人家的孩子,来书院都是为了学一门手艺,多是集中在西院。

    而东院多是富贵子弟。这些富贵子弟,家中一般都有私塾。可他们依旧来书院读书,就是因为他们的家族都看好颜均的潜力。

    如今天下大乱,隐约有王朝末世的景象。颜均势力强大,潜力无限,未来很有可能问鼎天下。不如投机一把,早点朝颜均靠拢,早点分享颜均的胜利果实。

    颜均办的西北书院,很快上了正轨。等到明年,西北书院见到成效后,颜均还要开办更多的学校,要将西北书院的分校开遍整个西北,让更多的孩子进入书院读书,给未来培养出更多的种子。

    这些民政事务,颜均把握大方向,具体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其实这个时候,颜均已经感到人才不够用。

    当地还有很多读书人,但是不少读书人很迂腐,不能领会颜均的治军治民的思路。所以颜均没办法用这些读书人。

    这个时候,颜均想得很明白。他干脆给宋安然去信求助,请宋安然给他送人才。

    颜均相信,这么多年,宋安然在海外一定培养了很多民政方面的人才。

    颜均猜测得不错。宋安然这些年的确培养了很多基层民政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品嫡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我吃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吃元宝并收藏一品嫡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