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价格松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通货膨胀。
    实际上,自从1979年年底,京城统一提高了猪肉c羊肉c牛肉c家禽c鲜蛋c蔬菜c水产品这八种副食品的价格以来。
    仅仅经历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平稳期,这八种副食品的价格就开始有脱缰之势,陆续开始上涨。
    翻过年来,甚至还出现了相关产品搭车涨价,和大量议价商品充斥市场的现象。
    比如散装啤酒,国家定价是一大碗一毛八分钱。
    可由于商品短缺,京城有的地方就自己提高了两分钱,卖两毛钱一大碗。
    顾客当然不乐意了,宁卫民的邻居罗师傅就较过这真儿。
    “不是一毛八吗?怎么变成两毛了呢?再说了,你给的也不是满满一碗啊!”
    服务员却满不在乎。
    而且正因为工作量增加了,没个好气儿,话当然是横着出来的。
    “就这还没货呢!你要喝就喝,不喝拉倒!反正你不喝有人喝。”
    “嘿,你小子够横的,你还讲不讲理?”
    “你要讲理是吧?告诉你,别家都往散啤里扔冰块,知道不知道?我没这么干就够对得起你了,你喝得可是纯啤。挺大岁数?怎么占了便宜还卖乖啊?”
    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弄的不亦乐乎。
    啤酒尚且如此,像蔬菜这样每日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就更严重了。
    尤其这东西还是分等的,一向是什么等的,卖什么价钱。
    想想看,每天那么多种菜要凑在一起对外销售,那是相当复杂的价格体系。
    自然就更容易出现争执,以及商店擅自提价的问题。
    于是为了防止类似情况,政府的临时应对之法,就是让报纸每天公布政府颁发的调整价格通知。
    老百姓呢,便因此养成了带着报纸去买菜的习惯。
    只有这样对照的看着,才能知道商店是不是乱涨价啊。
    可惜这种办法纯属理论性的,很多时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像宁卫民的邻居米婶儿,就是煤市街副食店里卖菜的,对此体会最深。
    比如说有一天,按照报纸上的价钱,小白菜儿应该是两分钱一斤,调低五厘钱。
    可副食店还是按照前一天的价格,就是一斤二分五厘来卖。
    结果因为菜价多了五厘钱,当天便屡屡有顾客提意见,和米婶儿争论。
    偏偏这副食店和餐馆还不一样?守着家门口儿?眼瞅着好多都是熟人。
    米婶儿委屈也没法摔咧子啊,只能好言好语解释。
    “各位街坊?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啊。那么多种菜?都一天一个价儿,哪儿来得及调整呀?何况领导就让我按这价儿卖?那我也没办法啊。大伙儿都理解理解,多收了钱是国家的?也不是进我兜儿里”
    如此?卖了一天的菜,也着了一天的急。
    米婶儿嘴皮子差点没磨破了。
    就这,还好几次差点没忍住,悬得乎的呛呛起来呢。
    很可能今天的人看到这儿会说?多五厘钱或者少五厘钱?不就是半分钱吗?至于的吗?
    可当年就是这样,还真至于。
    说白了,除了大家收入少,关键是当年的钱,真可以做到一分钱掰成八瓣花。
    拿小孩买糖块来说?经济账就能算得比半分还细。
    同样也是这个时期,京城有一个顾客在《京城晚报》上刊登文章?专门给商店的糖果柜台提了意见。
    文章指出,一斤水果糖块是一元一毛一分钱?数量应该在一百一十四块左右。
    那么以此推论,一毛钱起码应该给十一块糖才比较合理。
    可是有的商店收了一毛钱?售货员顺手抓了七八块给孩子?这是不对的。
    应该童叟无欺嘛?对于小顾客更不能欺骗。
    这件事,当然不至于这么上纲上线。
    因为商店又不是售货员开的,人家图什么啊?
    只能说是图省事罢了!
    可这也更加证明了一点,当年的人们对价格就是那样的敏感。
    所以,从1980年开始,“价格”这个词开始逐步成为社会最受关注热点词。
    从此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各种调查中。
    有关商品“价格”的关注度,几乎总是排在第一或者第二位的。
    这种敏感性和热度,就像今天的人们面对房价问题
    似的。
    也是从这时候起,物价大检查开始盛行,物价局变成了非常出名的局。
    各地的物价检查所c监督站,也成为了最威风凛凛的实权部门。
    要说实话,这样的历史时期其实是个挺特殊的时间段儿。
    整个社会上上下下,多少有点缺乏安全感。
    大多数人的心里既感到飘忽,又觉得惶然。
    因为几乎人身边都有急需解决,却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或是为工作,或是为生活,或是为家庭,或是为子女,或是国家大事,或是柴米油盐
    尤其是出于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未知,不知国家与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去变化,更是让人们感到如同脚踩在棉花堆上那样忐忑不安。
    但也别说,偏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宁卫民这小子倒是越活越如鱼得水了。
    这当然得归功于他身为一个穿越人士的特别属性上。
    要知道,目前这些让大多数人困扰不已的问题,对于熟知历史走向的他来说,却完全没有“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担心。
    是的,东西是在涨价。
    而且所有副食品,都在涨。
    这还是建国之后头一次,人们感到生活成本在持续性的一日高于一日。
    可这在未来,那就是天天都在发生的事儿啊。
    他宁卫民什么没见过啊?
    蒜你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国潮198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镶黄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镶黄旗并收藏国潮198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