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一个人看春节联欢晚会,好比一个人吃火锅,再好的菜,也会吃出凄凉来。那喜庆的歌舞与烫嘴的味道,明明是最暖的调子,却吃出最冷的心。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如果失去了社会关系,你不知道你活着的价值,快乐不存在,那痛苦也就无意义。

    冬子自己做的菜,自己也不知道味道好不好吃。厨师的快乐并不在于为了自己的口味,而在于食客的赞扬。

    把自己喝醉,不去数新年的倒记时,是稳妥的做法,冬子早早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给父母的牌位敬了香,上了供,然后,就把这灵台上的东西,用一个包提下去,走了老远,找了一个墙角,全部烧了。

    当他回来时,本来想到街上去转转,但街上太热闹,人们花团锦簇的样子、全家出去的状态,让冬子更不舒服。他自己一个人悄悄地回到宿舍,看着对联,半天没有开门。

    那对联的寓意和门上的福字,都是祝福家庭的,而冬子没家,只有暂居的这个房子。这种红色的心理安慰,此时已经起不了作用。

    但是,屋子再冷,又能往哪里去呢冬子进屋后,曾经想给爹爹打个电话。但是,转念又想,人家全家人团聚正是高兴的日子,自己作为多余的人,何必打扰别人呢爹爹一家为自己做得太多了,如今还要让人家操心,不仅不地道,而且也不公平。

    幸亏自己在武昌火车站给他们寄过明信片,祝福也到了,他们也不操心了。当有一天,自己在外面混出名堂,一定要回容城,回报他们。但现在,除了给人家拖累,又能有什么贡献呢

    当冬子开始收拾屋子的东西时,这个春节对于他来说,就已经过完了。过完也好,上班后,至少还有几个人说话,还可以在工作与学习中充实自己,可以顺利让大部分时间不再空虚。

    冬子打开电视,让那声音放得很响。这是一个无人拜年的新年,冬子也没人可以拜,听听曲艺晚会的声音,假装一个正常观众,搞点笑声。但是,没一个相声或者小品,能够让冬子发笑。

    冬子躺在床上混时间,他正想着,如果有个电脑,或者李雯那个iad也好,打打游戏,上上论坛,也算充实。此时,电话的短信声音响起来。

    是李雯的短信“冬哥,春节快乐”这是大年初一,他接到的唯一的短信,当然小简昨天就已经跟他联系过。但是,李雯这个短信,可以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拜年了,这是冬子春节中唯一感受到人间烟火气的人。

    这个人与冬子一样,都是失去至亲的人,她可能也体会到,冬子在异乡的孤独。但是,她可能不知道,她是唯一向冬子拜年的人。冬子很感动地回了过去“祝你新年漂亮美丽快乐,越来越好冬子。”

    有了这个短信,冬子的心情好多了。安心地洗漱,早在晚上八点多,就睡了。

    春节很短,因为初二就上班。他到了单位食堂时,发现只有两个服务员,菜品也不是很多。吃饭的人,不到平时的十分之一。这是春节,离公司全体人员到齐,还有十多天。

    除了他们这种加班值班的,公司人员大概要分两个部分,才能够全部到齐。行政人员,大部分到初八就回来报到,但正式上班时间是初九,取长长久久的意思。据说,也与远方人出门有关。

    中国有人传统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初七这一天,大家是不远行的。那按初八开始往佛山赶,省外的,也要初九才能够全部赶到。

    销售以及生产部门的人,一般是过完元宵才回来,再就是比较远的省份的人,也将年休假合并到春节来,过完正月十五,再回来。其实道理很简单,销售部门联系生意,生意的对象,一般在元宵前不工作,你上班早了,也没意思。而生产部门开工,也要等民工们全部到位后才进行,机器没运转,管理人员就没事干。

    到了办公室,组长还没来,最早来的,居然是洪大美女。

    冬子跟她作了个揖,像过去在容城父亲教的那样。“洪姐,恭喜发财”

    对方却并没像容城的规矩回礼,但笑着说到“难不成,我要给你包个红包”

    两人笑了起来,洪姐问到“你就没带什么礼物空手拜年吗”

    冬子一下愣住了,对啊,过去拜年,总得有点伴手礼,空口说白话,是不是太敷衍了他在发愣时,洪姐递过来一包东西“这一包是小吃,算我送给你的。今天别人要给你送东西,你就拿这一两个,回给别人,别看不起哟。”

    冬子接到这一包小吃,感动得不知说什么。但洪姐微笑并保持距离的样子,冬子又不好多说。洪姐为自己考虑得如此周到,让他很是暖心,他决定为洪姐做点什么。

    “姐,我给你泡杯咖啡吧”

    “别,小陈,你不晓得我的口味,你啥事都不要做。”对方那种状态,礼貌中有一种拒绝,冬子只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直到那几个人过来上班,纷纷互相拜年,又是作揖又是送礼的样子,冬子才明白过来。别人送礼你如果没有回礼,还真不像样。这是办公室的文化,冬子刚来,没意识到这一点。要不是洪姐提前为他考虑了,真的要出洋相。

    等组长来了,大家给组长拜年后,这就算春节已经过了。因为上班又进入沉默与安静的状态,与平时一样。此时,冬子的桌面上,堆满了同事过来带来的各种礼物,最奇特的,是那位程姐,她居然给每个人带来一瓶汾酒,说是老家父亲坐火车带来的,家乡的特产。

    这东西不仅贵,还重。整个小组包括组长,她就送了五瓶来,按常识推断,她父亲从山西出发,至少带了两箱这酒。只要稍微想一想,这两箱酒的重量,以及她父亲手动它们吃力的样子,你就会联想到朱自清的父亲。

    有父母的人,哪怕自己都有孩子了,她也是幸福的。冬子也算是喝过好酒的人,汾酒虽然是传统名酒,但更为重要的是,那是一种亲情。这种亲情在春节期间会集中爆发,在异乡。

    中午吃饭时,组长把大家召在一块,虽然是食堂,但他也拿出了自已带来的香肠,找食堂的微波炉加热了下,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人生一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人生一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