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锦衣卫失业是不可能失业的,辽州的官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也不过是个特例。

    实际上,别看着辽州官员们现在多么大义凛然多么大公无私,真要是让锦衣卫去慢慢查,十个有九个的屁股底下都不干净,全部剥皮有冤枉的,隔一个杀一个都有漏风的。

    这些人精之所以现在玩了命的把赈灾的事情做好,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杨少峰杨大钦差还在辽州,手里拿着王命旗牌和尚方剑,没事儿就在大家的脖子上比划两下认识这是啥玩意不要么好好干活,要么就剥皮实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把自己给洗白。

    老百姓多傻啊,别管这些官老爷们以前多贪多坏,哪怕是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生儿子没那啥的货色,这次都捞到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记好不记恶的老百姓只知道这些官老爷们跟辽州卫的将士们一样,在最危险的时候跳进了堤口,用身体堵住了洪水,这就是救命的大恩人

    以前贪些银子,霸占个民女,变着法子强买民田之类的破事儿都被老百姓们给忘了

    而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以前捞的已经够多,如果这一次通过洪水救灾的事情再成功洗白,就算是天子想要杀自己,都得考虑考虑老百姓会不会同意,多合算

    嗯,大明律规定的,如果官员被冤枉了,当地百姓可以选出德高望重的乡老进京申诉。

    深知人心有多么操蛋的杨少峰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救灾是什么

    救灾就是一场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的无硝烟战争,是跟老天爷抢时间抢命的一场逆天之战。

    杨少峰打量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工地,一袋袋刚刚生产出来不久的水泥被和成泥浆,然后一车车的推到河堤上,然后再用竹子和铁条砖块之类的东西定形。。

    旁边一直沉默着的朱瞻基忽然指了指忙碌的人群,开口道“等这次大堤完工,再加上你要修的那几条路规划好,咱们就该回顺天府了吧”

    杨少峰摇了摇头道“谁知道呢,这事儿现在不是咱们兄弟说了算的,得看陛下他老人家是个什么意思。”

    s今天献祭郑霸春秋,顺便求票求打赏新的一周啦,咱们也往前冲一冲呗前面好几个大佬的菊花挺好看的

    扭头望了一眼因为遍撒石灰而显得白茫茫的田地,杨少峰又轻笑一声道“再说了,这里的善后,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朱瞻基点了点头,却是有些欣慰的道“说起来,这次的赈灾之行,确实是让我大开眼界。

    官员们尽职尽责,乡绅们也没趁机霸占百姓田地,你这个咸鱼一般的钦差也显出热血男儿的一面,好,很好。”

    杨少峰嗤的一声笑道“要是没有我拿着尚方剑顶在河堤上,那些老兵油子和那些官老爷早他娘的跑光了。

    那些乡绅们也是一个鸟样儿,要不是有本钦差和你这个皇太孙殿下在这里,再加上朝廷又开了济农仓和预备仓,这一千个百姓里面就得有八百个会失去自己的田地。”

    朱瞻基撇了撇嘴,没理会杨少峰的挖苦,转而指了指远处带着青壮们忙碌的伊逍和白庚“说起来,你这两个门生倒是不错,回头让他们去我那儿呗”

    杨少峰斜了朱瞻基一眼,从牙缝里挤出来一个字“做梦”

    北宫鋆瞧了瞧脸色难看的朱瞻基,又瞧了瞧杨少峰,忍不住开口劝道“状元公这是何苦呢您这两位门生进了太孙府,以后前程可期啊。”

    杨少峰冷哼一声道“两个门生本钦差一共就这么两个门生他朱二九倒是不客气,一开口就把他俩给划拉走了,本钦差上哪儿再找这么两个门生去”

    朱瞻基阴沉着脸道“你别不识好歹,他们拜在你的门下不就是为了读书科举进了我太孙府怎么就亏了他们了”

    杨少峰冷笑道“不亏待他们,但是我亏了我还指望这两个家伙能起个表率作用,以后培养出更多的伊逍和白庚呢”

    朱瞻基嘿了一声道“你可要点儿脸吧,难道你还指望更多的读书人拜在你门下瞧瞧你折磨他俩的恶名,再瞧瞧到现在都没人上门,你还不死心”

    杨少峰道“总会有不怕死的,实在不行就把他们两个扔在我家那玉山书院教书去,杨家庄子的那些娃肯定能再出几个像样儿的。”

    朱瞻基狐疑的打量了杨少峰一眼“不是,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你一个咸鱼会有那么崇高的理想”

    说完之后,朱瞻基也不待杨少峰说什么凭空污人清白之类的屁话,而是直接又将话题转向了其他的问题“那个,上次你说永不加赋的事儿,估计快有消息了吧。”

    杨少峰摇了摇头道“这是陛下和朝堂诸公们要考虑的事情,咱们研究这些玩意干什么是红烧肉不好吃了还是这赈灾的事情不忙了”

    朱瞻基气道“又是这副咸鱼模样永不加赋啊,等正式的诏书到了辽州,你猜辽州百姓们会怎么样”

    杨少峰道“关我屁事永不加赋又不是永不加赋,想想我杨家庄子每年要缴纳的赋税,我这心里就疼得慌”

    朱老四发现自己亏大了。

    就在杨少峰站在河堤上,带着辽州卫的将士们玩命的时候,朱瞻基此前让吴明送出去的奏疏也到了朱老四的手里。

    永不加赋。

    跟朱瞻基还要琢磨半天,甚至于还需要杨少峰慢慢解释不同,朱老四在看到永不加赋这四个字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加税。

    按照四大天王和户部尚书夏老抠他们对于永乐十三年秋税的计算,还有对永乐十四年春税的预估来判断,商税以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民赋的占比会越来越小。

    如果皇帝再抽抽疯,免除了实物税,也就是连粮食都不要了,那么民赋占据的比重将无限趋近于零。

    朱老四当然不可能抽疯到那个地步,而且就算是朱老四抽疯了,夏老抠也不可能同意这种荒唐的旨意。

    减免民赋是一回事儿,收不收粮食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优秀青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大明优秀青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明优秀青年并收藏大明优秀青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