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原来这就是希望

    弘治皇帝大抵的明白了。

    他微微眯了眯眼,很是认真的凝视着王守仁,眸光之中透着满满的欣赏之意。

    一个读书人,成日读着四书五经,想要明白这些道理不容易。

    而一个人明白了这些道理的读书人,敢于在这崇尚清谈的世道,将道理说出来,更不容易。

    而最难的,不是能想明白这些道理,也不是敢于说出来。

    最难的却是真正肯去做出来,去将这些东西实践出来。

    可是在这个王守仁身上,三者有之。

    希望

    弘治皇帝含笑着朝王守仁点头。

    “此高论,朕现在终于明白了,如醍醐灌顶,哎卿家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王守仁面对弘治皇帝的赞赏不骄不躁,而是朝弘治皇帝斩钉截铁道。

    “这再容易不过了,无非是受恩师的教诲,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若是不能了解治下之民,又怎么能奢言治理呢。所以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想什么,是最要的事情。天下的黎明百姓们何尝不想成为体面人,知道礼义廉耻啊。人都有廉耻之心,士人有,百姓亦有之。只是当朝廷所崇尚的,乃是不切实际的经义,这经义之学,臣绝不敢有丝毫的诋毁,此乃圣人所遗留下来的瑰宝。可是经义对几人有用呢”

    王守仁说着一双眼眸泛着炙热的光明,他抿了抿唇角,不禁顿了顿,又继续道。

    “明明可以用浅显的道理,来教化百姓,为何,朝廷偏偏用的,乃是最复杂的道理”

    弘治皇帝背着手,面对这个疑问,他显得焦虑,于是来回踱步,忧心忡忡的道“卿家的意思是”

    王守仁看了一眼一旁的庐州知府王广,显然,接下来的话,本是不该让王广听到的。

    不过王守仁无所谓。

    反正他又不会说什么不该说的,因此他吞了一口口水,继续道。

    “这是因为,有人需要将这浅显的道理,变得复杂。明明只是礼义廉耻,知道的越多,那么这礼义廉耻,反而就成了地上的石头,不值一钱。可若是将礼义廉耻变得复杂,变得难以参透,变成了玄而又玄,非要之乎者也一番,才能道的清,道的明的东西。非要写出一篇文章来,不但要对仗工整,还不可多一句,不可少一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知廉耻一般。殊不知,这不过是点石成金之法,将一个简单的道理,变得越来越生涩难懂,掌握了他的人,才可借此,得到富贵。”

    王守仁道“正因为如此作,此前书院中所学,平民们学了无用,富贵人家,学了也只做入仕的敲门砖,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精要,却无人再去理会了。长此以往,这教化,能行得通吗”

    “新学的精要,其实就是化繁为简,将这简单的道理,直言不讳的道出来,好让更多人能够听得懂,将这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教授人君子六艺之上,寻常百姓,入了学,既能明白道理,能借这些道理,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之事,就已足够了,他们能学习到安生立命的学问,自然越来越多的子弟,愿意读书,也肯读书。”

    说着,王守仁激昂了起来,目光里透着自信,每一字每一句都咬得特别重。

    “什么是希望那勋贵子弟继承了祖先的爵位,在平头百姓眼里,这不是希望。那富贵人家的子弟金榜题名,对于他们而言,也不是希望。所谓希望,是在百姓们的身边,是在左邻右舍里,隔壁的张二狗,入学之后,得到了青睐,最终推荐入了西山书院,有了锦绣的前程,这便是希望。临街的王十九,读了书,被作坊高薪的请了去,娶妻生子,住上了大宅子,这也是希望。自幼一起玩耍,甚至在一起搓过泥巴的刘三喜,幸运的在周刊里了一篇论文,引了学界的震动,这更是希望。“

    “只有生在百姓们身边的,才是希望,至于那金榜题名之事,至于那远在庙堂的幸运儿,除了在茶余饭后,增加一些谈资,又与百姓们有什么紧要呢”

    弘治皇帝听着王守仁的字字句句震撼人心,此刻他心里感慨良多,却只是默然的站着,继续认真的聆听着。

    “科举和寻常的百姓,没有丝毫的关系,读书和百姓们,也没有丝毫的关系,可是在庙堂上,人们还在为科举取士,为教化之功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当科举选贤和教化,将这占了天下九成的百姓排斥在外时,迟早有一日,便是社稷倾覆之时。”

    方继藩在一旁,心里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弟子,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这社稷倾覆四个字,本是任谁都不敢轻易说的。

    可王守仁偏说了。

    弘治皇帝似不以为意,竟是颔点头,附和着王守仁“有道理,极有道理。当今天下,和以往已经不同了,以往所依仗的读书人而现在呢现在”

    弘治皇帝本就是极聪明的人,此时已开始举一反三。

    王守仁说的不错啊。

    现在的大明,何尝不是遍地干柴

    以往的时候,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

    这是因为,士大夫很重要。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在地方上,这些士人几乎掌握了土地,掌握了佃农,掌握了舆论,掌握了一切

    皇帝必须依靠他们,才可以治理天下,如若不然,便是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可现在呢国库的岁入,土地的税赋,已经越来越少。从工商中所得,越来越多。许多不再学八股的读书人,凭着他们所学的其他学问,开始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士人和对于雇农的掌控,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土地的收益,也不远不如各行各业

    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什么。

    弘治皇帝眼眸一张“是时候了”

    那王广听得王守仁的离经叛道之言,心里真是震撼不已。

    他内心深处,是极反感这些言论的。

    这言论简直是蛊惑人心,可是

    可是他却现自己竟是无力反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朝败家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明朝败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朝败家子并收藏明朝败家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