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淮河的水患,是弘治皇帝的一块心病。

    一方面是闹出来了乱子。

    另一方面,是银子没了。

    虽然处置掉了文涛。

    可弘治皇帝依旧为此而痛心疾首。

    这不是罢黜文涛的事问题在于,再让谁去治河呢,这接下来的银子谁出。

    弘治皇帝万万料不到,自己就这么轻而易举,就挣了这么多的银子。

    虽然这银子,是靠足彩来的,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若是因此而使淮河两岸的百姓受益,使他们免受颠沛流离和水患之苦,弘治皇帝并不在乎银子的出处。

    他显得颇为兴奋,却还是尽量的收敛自己喜悦,淡淡道“下个条子给内阁吧。”

    说着,坐回了御座,继续低着头,批阅奏疏

    内阁。

    刘健打开了条子,一看,有点懵。

    陛下又要修河了。

    这一次,居然修河的银子,从内帑里出。

    当然,上头浓浓的有警告意味,有了文涛的前车之鉴,再发生什么事,接下来要处置的,就不是文涛这个层级了。

    刘健忙将谢迁和李东阳招来。

    三人默默的坐着,有点懵。

    他们本是知道陛下的脾气的。

    这是一个勤政的圣君,爱民如子。

    可是倘若说这一次出了这么大的岔子,陛下却还能如此气定神闲,继续愿意从内帑里掏出银子来。

    这就有点儿不太对劲了。

    若是以往,可不是如此。

    “于乔,你怎么看”

    刘健苦笑。

    谢迁沉默了很久,才试探性的道“陛下或许有什么深意吧。”

    废话。

    大家都知道有深意,没深意这么痛快掏银子

    刘健却忍不住看向李东阳“宾之如何看待呢”

    这

    李东阳道“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深意,只是陛下念着淮河的百姓,如今,国库本就在卯吃寅粮,长久拖延下去不是办法。”

    刘健颔首点头“陛下历来节俭,可为了黎民百姓,却能如此壮士断腕,吾等当效仿之。”

    李东阳和谢迁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可治河的人选呢”刘健看向谢迁和李东阳。

    谢迁沉默片刻“王守仁如何”

    刘健摇摇头“他刚刚升为刑部左侍郎,据说上任之后,正在处理刑部多年的积案,此时,不宜让他去。”

    李东阳忍不住笑了。

    王守仁也算是他的小辈,王守仁能有此成就,他心里也甚是宽慰。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东阳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他对于王守仁的能力,历来是不担心的,唯独担心的,却是王守仁的脾气,有旷世之才者,势必有铮铮之傲骨,就如王守仁上任,他是佐贰官,又不是刑部尚书,可甫一上任,居然立即开始清查刑部的积案。

    刑部肯定有积案,而且还不少。

    可问题就在于,这是你刑部左侍郎可以做的吗你这么说,可将部堂放在眼里这位新部堂,可是从左侍郎的位置上升上去的,人家做了这么多年的左侍郎,也还曾清查的弊案,你一个下属,说查就查,查的不好,这是过。若是查的太好了,当初的左侍郎,现在的部堂尚书,有脸

    这家伙真真是耿直啊。

    可李东阳对此,却是一丁点都不担心。原因无他,王守仁的恩师方继藩弥补了王守仁最大的不足。

    王守仁想做什么事,自是发挥他的才干,放心大胆的去做便是。至于有人看不惯,有什么关系,那方都尉,可是狗屁倒灶,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宁可得罪天子,毕竟天子还懂得宽恕,也万万不可得罪方继藩这般的人,因为人家嫉恶如仇,不,是人家睚眦必报,新任的刑部尚书,敢放肆

    刘健此时开了口,打断了李东阳的思绪“这个人选,得赶紧甄选,既要让陛下满意,也如陛下所言的那般,定不可重蹈文涛的前车之鉴。”

    “是。”

    西山和定兴县都已疯了。

    输了

    这一输,当真是输的让人眼睛都发红啊。

    谁也没有料到,最被人看好的采矿队,竟会大败。

    三比零,这几乎是采矿队自诞生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败绩。

    不败的神话,被一朝打破,数不清的人,为之捶胸跌足。

    惨啊

    无数人为此郁结起来,人们议论纷纷。

    可是人们却突然发现

    球经朱大寿

    朱大寿的文章,当初,不就预言了采矿队的失败吗。

    当初的预言,倒也没有什么关系。

    可这朱大寿的文章,对两个队的分析,在这赛场上,当真是完全吻合,文章所指出的弱点,采矿队几乎暴露无遗。

    这作弊

    有人想到了这个。

    是不是这朱大寿与球队联合起来,暗中勾结以此来获得彩金。

    可细细一想,不对,人家可是冠冕堂皇的告诉你,采矿队必败,若是当初你听了他的话,买了该死队胜,便可赢钱。哪里有人作弊,还如此敲锣打鼓告诉大家,大家跟着我来买啊。

    既然杜绝了舞弊的可能,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位朱大寿对于足球的分析水平极高,眼光独到了。

    这人神了啊。

    一时之间,往期的球经被销售一空,人们开始谈秋,就离不开朱寿和叶秋,渐渐的,就更加离不开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人朱大寿了。

    朱大寿到底是谁

    几乎所有人,都在打听。

    人们纷纷猜测

    这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每一个人,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朝败家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明朝败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朝败家子并收藏明朝败家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