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内克,比如罗马尼亚的克里斯蒂安-蒙吉,比如土耳其的努里-比格-锡兰(nuri-bilge-ceylan),再比如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诸如此类等等。

    所谓“嫡系”,就是每当这些导演们推出全新作品的时候,戛纳都会第一时间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递交作品,在戛纳举行全球首映。如果作品质量过硬,那么就主竞赛;即使质量稍稍差强人意也没有关系,导演双周、一种关注、非竞赛开幕影片等等都可以找到位置,竭尽全力地将缘分延续下来,以这样的方式维系着艺术创作的羁绊。

    久而久之,戛纳就形成了一个系统,如同“奥斯卡系”一般,他们也拥有了“戛纳系”,制造出了一种印象:“这部电影就是戛纳风格的”、“这部电影就适合在戛纳上映”,这对于品牌宣传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整个体系完成之后,戛纳对于其他导演、其他作品的吸引力也就逐渐上升,即使不是“戛纳系”风格的作品,却因为戛纳的强大影响力,他们也愿意报名戛纳,为自己增加曝光率,包括美国的诸多导演在内,戛纳已经成为了梦想之地。

    渐渐地,戛纳也就名利双收,逐渐将柏林和威尼斯甩在了身后。

    当然,这一漫长过程花费了超过十年时间的酝酿与推动,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另外,整个电影节的文化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柏林和威尼斯都或多或少受制于国家、社会、文化的制约,终究没有能够像戛纳那样发展起来,法国对于电影的狂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能够参照戛纳的发展路线,威尼斯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威尼斯电影节里里外外面临的问题着实太多,如同庞杂的一团毛线,让人无从入手。

    且不说戛纳模式是否能够照搬到威尼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按照戛纳的道路推行,威尼斯也需要面对重重阻扰层层障碍,就好像阿尔贝托灵光一闪的想法一样:

    邀请蓝礼成为评审团成员,即使这是一个好主意,人人都可以看出来的好主意,积极影响远远超过了消极影响;但在威尼斯电影节内部的推行依旧希望渺茫,更为荒谬的是,就连蓝礼这样的外人都知道,他们应该做出改变尝试,却终究还是会以碰壁告终,而他们自己也仍然无法打破壁垒完成突破。

    阿尔贝托自己也是无能为力,注视着眼前的蓝礼,他只能暂时把那个/诱/人的想法收起来,专注于自己的原本计划。

章节目录

大戏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七七家d猫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七家d猫猫并收藏大戏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