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麾下有着上万人的招募队员!

    这上万名招募队员们,其实每天都会有所伤亡,疾病的侵袭以及土著的袭击都是导致他们出现减员的主要缘故。

    不过对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要深入岛屿中心,免不了要承受这样的代价。

    要不然的话,这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无法完成局部本土化的话,帝国石油公司也就无法正式开采石油了。

    要知道,帝国石油公司都已经是从国内各大机械厂商开始大规模订购各类设备了,甚至松江炼油厂都已经是开工建设了,不少设备物资已经是提前运输到了马六甲港,准备着随时进入西丹岛呢。

    这种情况下,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是不可阻挡的。

    不过就算再快,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也还要时间,然后大规模的开采石油也需要时间,帝国石油预估着,等到大规模生产并把石油运回本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这一年里,他们还有其他事要做,比如说非常重要的石油运输问题。

    之前大唐皇家石油的运输,在肃州油田里,是直接采用输油管运输到城郊的炼油厂,直接炼油后,煤油一开始只是用普通的铁通或者木桶进行运输,但是很快就是改用专门的火车油罐车进行运输。

    到了巴库那边后,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是因为政治以及军事上的影响,除了巴库有炼油厂外,库里也有炼油厂,库里炼油厂提炼的煤油,后续运输自然还是用铁路运输。

    而巴库到库里的这一段海上运输,则是采用运油船。

    但是受限于西海东北部的水域比较浅,同时受到库里造船厂的技术能力限制,因此都是小不过几百吨,大也就只有一千多吨的小型运油船而已。

    但是帝国石油公司准备建造的运油船却不是这些几百吨千把吨的小船了。

    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把石油从南洋运输到本土的沿海炼油厂进行提炼,这一路运输都是海运,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大吨位的船只运输是必须的。

    不过也需要考虑到技术问题,因此不可能无限制的放大吨位。

    帝国石油公司和国内的几家造船厂进行了数次技术讨论会后,并且参考了部分皇家理工学院的专业学着的意见,最后决定建造一种载重三千吨的机帆油轮。

    其实本帝国石油公司是打算一口气建造五千吨甚至七八千吨的油轮的,毕竟从船只技术说,这已经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大唐现在连上万吨的战舰都能够建造,只要资金到位了,一万吨的民用船只建造起也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之所以民间的万吨船只现在一艘都还没有,那纯粹是因为建造成本过于高昂,使用成本更高昂,而且港口等配套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原因,而不是造船技术达不到。

    所以最近两年大唐建造的诸多民用船只,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远洋商船,吨位普遍在两千吨到三千吨之间。

    小了单位运输成本会提高,而超过了三千吨的话,在海外很难找到适合的港口停泊,甚至本土的很多港口都无法停泊。

    油轮也同样如此,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需求的问题!

    (天津)

    。_:

章节目录

山沟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天下雨并收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