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苏安人,您是怎么请到那位安平居士做话本的,先我在扬州时,德庆班就改过他的《洗冤录》,可谓是大受欢迎呢。”

    苏妙真讶然失笑,连手中纨扇都险些脱滑落地。她知道自己的话本和“安平居士”这个名字在京城称得上家喻户晓,说书先生唱戏艺人也都爱改编表演那些话本,倒不晓得还风靡了扬州。苏问弦居然也不知道跟她说一声,让她乐上一乐。

    苏妙真暗自腹诽,又可惜眼下没有版权一说。她瞧着好奇的小藕官,简略笑道:“我们是旧识,居士对杨乔氏一事也甚为感触。”

    小藕官看出苏妙真的含混其词,忙岔开话题,和苏妙真说了些戏班里的生活。

    苏妙真见小藕官如此善解人意,更是大为欣赏,拉着小藕官再三叮嘱道:“我平日不好去虹英班的,你若得闲,可得常来看我。”见得小藕官答应下来,侧耳又听得鹿轩内的锣鼓唱念声似到了高*潮部分,便让黄莺送小藕官回戏房打扮收拾。

    她自己在退室里略略逗留片刻,便掀帘而回,恰好遇上第一折戏唱完,文婉玉正着人放赏,那扮作杜丽娘的小旦伏地磕头,谢恩不迭。

    第一、二折子戏间空出两盏茶的时间,供各人更衣散心。文婉玉便发话下去,几位侍妾侧妃听得如此,都退出鹿轩,或戏池中金鱼,或赏轩外名花……苏妙真已然在外头晃荡了一圈,更有些饿,就仍坐在原位不动弹。

    宁祯扬和宁禄不紧不慢地说着话,余光往西面一扫,见得苏妙真跟前案几上的菜色馔饮几乎没被动,独盛放冰湃鲜果的汝窑绘云纹粉瓷盘空了大半,又见她用银匙搅着雕云纹青玉碗里的冰块儿,目不转睛地瞅着碗中的冰水酪,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

    登时,宁祯扬眉头一耸。待要说话,却见她身边的打扇伺候的翠衣婢女笑着要把碗端走,同时劝道:“姑娘又吃这么多冷食,让三少爷和姑爷知道了,我们当下人的哪还有好……”

    宁祯扬眉头一舒,刚要吩咐人传香凝、滴珠取琵琶、月琴进来各唱首曲,还没对宁禄开口,却瞥见她仰起脸,小小地拽拽婢女的衣袖:“好翠柳,你若不说,哥哥和夫君也不会晓得呐……我保证,吃完这一碗再不吃凉的了,你就当没看见嘛……”

    她的嗓儿本来就是燕转莺啼般软甜,此时她还刻意柔声细语地撒娇,就更听得人身上一酥,恨不能对她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宁祯扬呼吸一窒,握紧了墨竹骨扇,不由自主地没移开目光。

    翠衣婢女似也怔了一怔,掩唇一笑,轻轻地又把碗放回案几,低声道:“那姑娘可得说话算话,倒不是奴婢们刻意为难姑娘,只怕又和去年在傅家那次一般害咳嗽腹痛——不说当时三少爷可没把奴婢们骂死,就是姑娘自己也遭罪呀……”

    苏妙真见得翠柳黄莺答应,就忙点头,再三保证自己言出必行。方小心翼翼捧起玉碗,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味。她这么慢慢吃着,等众人俱都回轩归座,小藕官唱出第三句,碗底才见空。

    苏妙真恋恋不舍放下碗来,正一面拿帕子揩着手上与唇边的水渍,一面听文婉玉点评小藕官的唱腔眉眼,忽地见进来一列婢女,手上都端着剔红托盘,一年小丫鬟走到苏妙真跟前,呈上碗滋补消咳的冰糖燕窝温羹。

    苏妙真四下一瞅,见人人有份,便笑嘻嘻地接过吃几口,方朝身旁的文婉玉促狭道:“我这可是托了你的福了……”

    文婉玉哪肯搭理她,自指着台上的小藕官道:“她的身段果然也是拔尖的,我听了这么些年戏,还没见过这样色*色皆好的小旦,难怪苏州府满城的人为她倾倒,我们世子也……”

    “那自然,我看好的人,没有差的……”苏妙真得意一笑,她虽没告诉文婉玉有关大佛寺的事。但她给文婉玉说过,小藕官是搭了她的顺风船,才来的苏州。可听到文婉玉后面那半句话,苏妙真也有些怔,待要多问,却见文婉玉面色如常,就疑心是自己听错,只笑:“扬州府都没她更好的,更别说这里了……”

    文婉玉见她欣赏小藕官,也格外给脸面,立马就把班主叫来赏了金银锞子与尺头绸缎。苏妙真甚是欢喜,又将小藕官的种种好处一一与文婉玉分说。

    文婉玉起先还听着,但戏台上的《鸳鸯记》演得越发好看,文婉玉就没心思搭理她了,拿起纨扇在苏妙真肩轻轻上一打,嗔道:“可别烦我了,这会儿演得正好,哪有空应付你……”又凝神看向戏台,嘴里不住赞叹:“这安平居士写出来的东西果然格外不同,寻常戏目里写夫妻情深只知道写举案齐眉,哪有像这《鸳鸯记》里头,写于丽娘和阳百户相互作弄玩笑得呢?”

    “确实不错,”苏妙真得意点头,又记起自己不能露馅,忙妆模作样地点评了几句缺陷道:“当然了,这唱段曲词不够骈俪工整……”

    苏妙真先前写话本时就不爱弄题诗引词,这回写戏本时更为唱段发愁过,还是小藕官说让她把剧情念白架构出来,小藕官自己再改改,才最终成型。饶是如此,《鸳鸯记》里也没有《牡丹亭》、《西厢记》等戏目里的让人读来余香满口的锦绣曲词。

    不过苏妙真倒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心道: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了。她见文婉玉点头赞同,便正还要在文婉玉跟前替“安平居士”谦虚几句,突听宁祯扬不慌不忙道:“遣词造句过分直白简单,的确少了文采……”

    苏妙真立即扭过头去,见得宁祯扬也正看过来,目光里不带任何情绪,那替安平居士自谦的话就再说不出口了。

    人都是这样,自己能说自己不好,却容不得别人指出,她更是个只爱听奉承话的俗人。

    苏妙真登时就觉心中光火,想要发作。但好在她还记得这是吴王府,便竭力平静下来,半晌,方干巴巴道:“据说有唐白乐天写诗,每成一首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妪念念,好让诗作能够直白简单到妇孺皆知……”顿了顿笑道:“或许这安平居士也是想让普通人能看得懂,听得懂。”

    宁祯扬面无表情凝视着她,“孤竟不知,一个不过是以写话本聊以谋生落魄文人,一个却是流芳百世的诗坛巨匠,竟也能相提并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荣华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妙妙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妙周并收藏荣华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