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入了夏, 骤雨来得急, 去得也快。

    正式进了六月后, 天气一天比一天燥热。许是去年夏天下雨太多, 将今年份的凉爽都用光了,今年的夏日格外酷热。勤政殿中, 四品官员们各个热得满头大汗,偏偏他们身处皇宫, 乃是勤政殿政事堂的官, 必须注重仪容。所以哪怕热得浑身是汗, 他们也不能宽衣解带, 只能闷不吭声地忍着。

    唐慎看完一本折子, 思索再三,在折子的最末用绿色的笔写下两行小字。

    把这本折子放进看完的那堆奏折里后, 唐慎又拿起一本折子。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认真看起来。

    “大人们, 喝绿豆汤了。”

    过了晌午,十几个官差抬着一缸缸绿豆汤, 进了屋子。

    众官齐齐松了口气, 开始喝绿豆汤。这绿豆汤中没放任何汤, 尝起来其实略苦, 可到了这时候,有一碗绿豆汤解暑, 已经是美味至极。

    喝完绿豆汤,唐慎正要继续办差, 就见一个官差捧着托盘,将一叠奏折放到他的桌上。

    官差道“唐大人,遵徐相公令,今日起您主要便看西北来的军报。”

    唐慎动作一顿,抬头道“听徐相公令。”

    到了晚上要下衙时,徐毖将唐慎喊过去,道“今日西北的军报看得如何了”

    唐慎微微低头,恭敬道“下官以往看的多是各地官员呈报上京的折子,今日初看西北来的军报,一时还未适应。请相公放心,明日下官定能做得好些。”

    徐毖笑道“唐大人去过刺州,见过那条刺州官道。你也定然知道,修这三条官道的目的不仅仅是通商往来,更是军情储备。此事很多人都有猜测,你也不用意外,我自然是知晓的。然而朝堂中的百官能猜测到一些端倪,辽人未尝不能。年初,辽人犯禁,一伙自称山匪的辽人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幽州城中,犯了命案。西北不容易,西北的军情更是重要。你要仔细看着。”

    唐慎目光平静地看着地面,道“是。”

    离开勤政殿,唐慎回忆起今天自己看到的那些西北军报。

    徐毖说的没错,今年西北的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不仅仅是幽州,从幽州往东,一路到刺州,都有辽人犯禁的倾向。

    地方官员呈报上来的折子,大多是向皇帝说地方上发生的大事,甚至是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特意写上一封奏折,千里迢迢送过来拍马屁。

    “但我如果看西北军报,此后便不再知晓地方上的事了。”

    唐慎心中自有思绪。

    不是说各地官员写的奏折都会送到唐慎这儿,让他看。但是现在他是彻彻底底一本折子都看不到了。

    徐毖的行为让唐慎起了疑心,但当下他也想不出什么头绪。

    没过几日,六月上旬右相王诠在早朝上呈报的那张折子,就显出了效果。

    六月廿九,早朝时,紫宸殿中。

    王诠再上前一步,道“自先帝起,因大宋与辽国交战不断,军中粮饷需求甚多,故国库空虚已久。但开平十年,我大宋与辽国签订和平契约,自此十九年来,两国各自而治,互不相犯。百姓重税,因战乱起。如今天下太平,当有所改变。”

    这话一落地,一人出声道“王大人,此话不妥吧。虽说我大宋与辽国相安无事十九载,但每一年,辽人都虎视眈眈。辽人的狼子野心,世人皆知若随便减少了军中粮饷,一旦有变,谁能承担”

    说话的是武官中的一个三品将军。

    大宋的武官大多在各地守卫边疆,管理各地的军队。留在盛京的武官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但正是这些人,从来不畏惧权臣的威势,哪怕是一个三品参将都敢和王诠叫板。

    王诠也没生气,他闷哼一声,道“赵将军,我何曾说过要克扣军中粮饷”

    赵将军“咦,那你是什么意思”

    王诠不再理他,而是对赵辅作揖行礼,道“臣请陛下,宣臣之赋改二十三条”

    赵辅幽幽地望着王诠,视线在百官丛中看了一圈。最后他挥挥手,道“宣。”

    大太监季福立刻走上前,拿出一本折子,大声宣读起来。

    赋改二十三条

    十几日前,右相王诠就在早朝上说过这六个字,可直到如今,百官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王诠的税改从地方田税开始,由下而上,层层剥夺,最终将税改提升到氏族地主这一阶层。他竭力减少收税时繁琐的中间环节,甚至提出了直接将地方税收收取到中央,最终由中央统一调派的条则。

    季福将这条赋改条则读出来后,朝野震惊。

    放在过去,地方赋税确实也基本上都先交到中央,再从中央下发下去。但从没有人会做得这么彻底,这么细致

    如果真按这套方案做下去,国家的税收确实会有所减少,但百姓却会更加富裕。长此以往,因百姓富裕了,国库也会再次充盈起来。问题是,这项赋改对收税的效率要求极高,且靠近盛京的省府就算了,离盛京较远的地方呢

    这时,左相纪翁集上前一步,道“赋改二十三条,有利有弊,未尝不可。臣上奏,请重开度支司,以指领二十三条赋改细则”

    话音落地,紫宸殿中,骤然哗然一片。

    众人纷纷抬头,看向站在百官最前方的纪翁集。

    左相纪翁集,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

    纪翁集,字元修,是先帝时期的进士。左相年轻时,并不显名,被先帝派去邢州某县担任县令,一当就当了六年。后因那一年工部治理黄河有功,左相所治理的县正好与工部的工程规划路线撞上了,左相走了狗屎运,被工部的大功劳带着连跳三级,当上了一府府尹。

    从当了府尹后,纪翁集传奇的一生便开始了。

    黄河流经邢州,整整穿过了邢州。纪翁集在治理黄河上颇有心得,在他的治下,黄河未曾泛滥过一次,邢州境内,百姓康乐,俨然成了一个桃源居。邢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山河不夜天[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莫晨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晨欢并收藏山河不夜天[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