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半个月后,赵看着入内内侍省刘溪送来的各部各司高官家中所用粮食产地资料,心情有些复杂。

    有些高官府上永远只吃同一个地方种出来的粮食,有些官员所吃粮食遍及各地,还有些高官竟然要吃南洋买来的粮食,当然也有官员府上的粮食说不清产地。

    “江陵府玉沙县,这个地方的米很好吗为何只吃这个县产的米”赵随口问道。

    刘溪答道“玉沙县的米确实很好,又香又软,宫里的贡米就有产自玉沙县的。”

    “汉中的呢”

    “汉中也算贡米产地,前几年也送过一批,那里产的米味道也很好。”刘溪再次回道。

    “李尚书府上吃的米来自广南、福建、江西、荆湖、两浙、淮西、京南京北几十个州县,难道这些地方都有贡米”赵语气稍稍有些不善。

    刘溪忙道“回皇上,这倒不是。据说李尚书有个习惯,每年他都要亲自尝一尝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粮,听说李尚书能从这些粮食的颗粒、色泽和煮熟之后的味道分辨出来,这些粮食的产地当年是风调雨顺还是受了灾。”

    “哦李尚书还有这等本事早知道他有这等本事就该让他继续主掌户部。”

    赵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刘溪从中听出了别样的意味,李尚书怕是要致仕了。

    “杨府的不详是怎么回事,没去查吗”赵继续翻看。

    “杨府也去查了,只是杨府吃的米面查不到固定产地。”刘溪马上解释道“杨府吃的粮食都是从汴京城里的粮铺买的,虽然都是从那家粮铺买,可那几家粮铺的粮都是从其他粮商手里购买,而各大粮商又是从全国各地买粮,各地粮食混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产地。臣也让人去仔细查过,查到粮商那里,也没人能说清他们粮食的具体产地。”

    “杨府就吃不起玉沙县、汉中等地的贡米”赵心有疑问。

    “杨府人不多,杨大人也不在汴京,倒没有太多讲究。不过杨府还是买过几十斤贡米的,说是专门用来熬粥,据说杨府新添的二公子缺奶吃,府里又不愿意找奶娘喂养,就只能天天熬粥。”刘溪继续解释。

    听到这个消息,赵默然。

    片刻之后,吩咐道“跟皇后说,让她挑些补品,寻个时间送去杨府。”

    “是,皇上。”

    隔日。

    早朝之上,赵将入内内侍省刘溪上报的高官府邸所用粮食产地当朝公布。

    随后抛出一个议题,天下何处出产的稻米最好吃。

    此议一出,众臣初时不明所以,但不久之后,心思敏捷的御史台言官便抓住了议题背后的东西,土地

    于是就在部分大臣还在发表高论,言说哪里的稻米香,哪里的五谷饱满,哪里有什么美味的特产之时,言官们忽然就将议题转移到了土地上。

    两淮、京南、京北土地被大肆兼并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言官们借着粮食的议题火力全开,捕风捉影,肆意攻击各部各司和地方官员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巧取豪夺普通百姓辛苦开垦出来的荒地。

    朝堂之上,官员们争锋相对,顿时炸开了锅。

    一个何处粮食好吃的议题,为御史台言官们的反腐事业再加一把火。

    这把火半个月之内就从汴京向全国各地烧去,牵连人数之广,难以算计,被查出来的之前伪造田宅地契从百姓手中夺得的土地,几乎全被朝廷收缴,重新还给当年开垦出那些土地的百姓。

    当然,朝廷为稳定官员情绪,也做出了一些让步,被查出来,愿意交还土地的,便没有治罪,主动退还土地的官员也只是降职调任。

    这场粮食产地问题引发的反腐风暴为整个反腐增添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而引起这场风暴的初时起因早就不重要了,因为通过持续不断的高强度的反腐,赵也终于确认杨丛义除了有些现钱,真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资产。

    经过一通全面的大张旗鼓的反腐调查,赵知道杨丛义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奇人,他与朝中所有大臣都不一样,没有田产,没有家产,也没有房小妾,更没有养上几十上百个仆人,来自高丽、倭国的婢女更是不曾见过,他那么拼命,得到这么高的官位,又不求身后富贵,又不求今生享受,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难道真的仅仅是为了实现早年的志向

    当年陈康伯从完颜亮那里带回来的关于杨丛义的一叠资料,赵这些年看了不下百遍,无人之时,又一次次回想早些年与他有过的几次接触的细节画面,以及早年他们之间的沟通谈话,可看的越勤,想的越多,赵便越觉得看不清楚他。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赵也无法估计。

    但赵很清楚,如果当初没有杨丛义提兵十万从大名府南下兴仁府支持他,他不可能进得了汴京,更不可能统治江北数百州土地,稳坐皇帝宝座。

    汴京附近的三支北伐大军,唯独杨丛义明确的支持他继续当皇帝,后来更是将亲自训练出来的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完全交到殿前司手中,让他初来汴京时,手中便握有一支完全可控的强大军队,凭借这支由皇帝亲自控制的精锐部队,他才迅速在汴京站稳脚跟。

    可以说,在那种情况下,换了其他统兵大将,没有任何人会心甘情愿的将培养多年的精锐部队完全上交到根基不稳的皇帝手中,但杨丛义就这么做了。

    没有杨丛义就没有如今的汴京,也没有赵的皇位,赵自己非常清楚。

    可即便如此,赵还是忍不住想要看清杨丛义的内心,因为他始终觉得杨丛义绝不简单。

    赵的看法跟金国皇帝完颜亮一致,一切他们看不透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危险的,他们都在一起观察研究杨丛义。

    当然,他们是没有机会在一起探讨了,也不可能互通书信。

    对于杨丛义,赵离他这么近都觉得看不清,更何况是根本没有见过几面的完颜亮,他就更加看不清。

    其实杨丛义并没有多复杂,绝大部分关于他的信息,他根本就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燕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战国萧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战国萧烟并收藏大宋燕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