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第一篇如梦令

    《如梦令·雨洗青冥风露》

    雨洗青冥风露。云外双星初度。回首草庐空,月妒别家私语。凝伫。凝伫。不似往日情绪。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三月,水润万物,雨生百谷。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一夜,破晓时分方才见停。清晨,山中烟雾萦绕,氤氲于谷中竹海之间。晨风轻拂,竹叶婆娑,沙沙作响,伴着啾啾鸟鸣。绿波荡漾间,云雾渐渐淡去,竹林不远处山坳里一小小篱笆院渐渐清晰起来,从院中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

    仔细看去,院内正中靠山有连在一起的一大一小两间草庐,以木桩抬起,高出地面尺许。庐前院落右边有颗桃树,虬曲多姿,树下落满昨夜风雨的残红。

    树下一个少年郎正持着笤帚在扫地,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但个头颇高,身形矫健,浓眉细眼,面长耳阔,虽称不上英俊倒也还算周正,且挺直的鼻梁下微抿的嘴唇棱如劲弓,色若朱丹,十分好看,一边嘴角微微上扬,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生亲近。但配上那双总是微微眯着的丹凤眼,没由来又隐隐透出一丝痞气。

    “然哥儿,吃饭啦!”

    “好嘞小翠姐,就扫完了”

    少年匆匆把地上的落花扫净,转身跑入屋去。屋内桌前已经坐着一位面容清癯,萧疏轩举的老人,少年向其揖了一礼:

    “师父早。”见老人微微颔首,方才落座。

    看着面前的汤饼和野菜,少年虽然已是饥肠辘辘,但还是不敢立即开动,只能不停咽着口水。待小翠姐也坐下,老人方开口道:“吃罢。”少年这才大快朵颐起来。

    少年名叫王然,自记事起便跟师父王稚川和小翠姐住在这风岐山谷中的草庐里。

    风岐山幽谷纵横,风光绮丽,当地有民谣曰“风岐山,峰连天,峰像画,人似仙”,山中异石林立,山石形状酷似凤头,因而也有人称其为“凤栖山”。山下右侧有一村落,叫刘家屋村,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出了村口向东走上五里,便到了横渠镇。

    王然还小尚不能言时,师父常常到镇里街上给人悬壶看诊,以易稻粮,凭着一手高明的医术,声名远扬。镇子里有富贵人家见王稚川术精岐黄,人又长得风姿隽爽、湛然若神,便提出将自家临街一间铺子租与他开医馆,也可将家里人接到镇上方便照顾。但王稚川以住在山里方便采药给拒绝了。等王然渐渐长大了,可以单独往来于山中和镇子之后,王稚川便对外称自己年岁已高,脚力不健,轻易不再给人看诊了。只是在家里提前配好一些医治常见病症的药,让王然去镇子发卖。

    可王然看着师父神清气朗的样子,想想师父平日里上山采药,跑的比自己都快,吃的比自己这个半大小伙子多,觉得“年岁已高,脚力不健”真是个忒假的借口了,师父就是懒怠罢了。察觉到王然又在用略带鄙夷的眼神看着自己,王稚川赶紧瞪他一眼,然后正色道:“赶紧用完,然后去山里挖春笋。”

    “哪有师父这样盘剥人的,我跟刘家五郎约好了今日去镇上看香会的。”王然不满的嘟囔一句。

    “采完笋留些家里吃,剩下的拿到镇上发卖了,易些肉回来。”王稚川向王然说道。然后转头谄笑略带讨好的跟小翠道:“晚上做春笋烩肉可好。”

    虽扎了妇人髻,但依旧俏丽可人的小翠抿嘴轻笑一声,道“好的”。两个浅浅梨涡颇为动人。

    不仅懒怠,还馋食。王然忍不住又腹诽几句。但一想到那春笋烩肉的滋味,刚刚填饱的肚子又隐隐有些饥了。麻利放下空碗,王然到檐廊下背起竹篓,拿上小药锄,跟师父和小翠姐道了别,就往院外去了。刚走到篱笆门跟前,身后又传来师父可恶的声音:“顺道再去西边山上摘些春茶,谷雨茶的滋味可是顶好,不比那明前茶差。”

    王然权当没听见,头也不回的快步走了。

    沿着小路往南走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王然来到一片茂密的竹林前。刚刚还摇头晃脑,哼着小曲的少年登时正经起来。自小在这山中竹海旁长大,王然对挖笋已经十分熟稔,但在师父的教养下,还是习惯做事时凝神屏气,不挂杂念。先找到一株壮年竹子,细细打量最下盘竹枝的方向,对应平行的地里就是此竹竹鞭的位置了,找到泥土松软,微微隆起的地方,就可以开挖了。拿出药锄,沿着隆起的地面轻轻挖下去,就能见着被笋衣包的严严实实的笋。小心刨开土,对准根部用力一锄,一颗新鲜春笋便进篓了。

    因山中人稀,竹林肆意生长也无人砍斫,王然又熟悉竹性更兼手脚麻利,不到一个时辰,就采了满满一篓笋。背着满篓春笋也健步如飞的王然又很快爬到了西边山上,有道是“轻雾笼山谷雨天,香茶滴翠嵌云间”,只见山上浓翠润泽,清风习习,薄雾缭绕,令人心神俱怡,恍若神仙。

    小心放下竹篓和药锄,脱下身上的短褐,王然便又开始采茶了。待褐衣上铺了好大一堆嫩茶,山间薄雾也渐渐散了。王然抬头看看日头尚早,就在篓边就地躺下,枕着双手两眼望天,想着心事。

    听镇上人说今年是淳化四年,自己已经十四岁了。小时候跟着师父去村子镇上,见别人家孩子都有爹娘,自己却只有个师父和小翠姐,便回家询问。小翠姐只说他父母在生下他之后不久就双双病殁了,临终前将自己托付给了师父王稚川。而小翠姐原本是他母亲的贴身丫鬟,主人去世后无所依附,便也跟着王稚川一起,也好照顾王然。其他关于王然父母姓谁名何,做什么营生,一概不说。

    师父王稚川也尤为奇怪,虽然待王然和善亲切。但只要王然问起前事便顾左右而言他,什么都不肯透漏。虽然让王然叫他师父,但从来不曾主动教与王然什么,只在吩咐做事的时候告诉些注意事由。

    小翠姐见小王然跟旁边村里顽童学的愈发粗俗,不落忍他长成愚妄无知的村夫或腌臜无礼的泼才,才抽空教他读书识字,让少不经事的王然以为师父屋里那一柜柜经史子集都是他拿来撑面子的,学问怕是还没小翠姐高。直到后来将《杂字》、《百家姓》、《千字文》都背的滚瓜烂熟,开始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朗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王浮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浮白并收藏朗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