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北京五城各设养济院一区,尽数收养贫民,巡城御史发现乞丐,凡民籍的送顺天府交养济院,军籍的送幡竿、蜡烛二寺供养。九年饬令各地方官认真办理养济院,十年又令收养京城贫民。二十年开始,每年一月份在京城散赈,每天以200石米煮粥发放,领的人给一杓,够三四个人吃的。

    养济院在大明初期,执行得比较好,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由于国家财力及腐败的原因,这个制度,多为名存实亡。不说各地府州,官员们大力侵吞养济院的钱米。就是眼下京城的一些养济院中,那些鳏寡孤独,一年也领不到三石米。

    前身作为卫所,且是个穷卫所的海阳卫,自然没有什么养济院之说。但是眼下海阳卫越来越富足,赡养老人一事也就提上议程了。而海阳卫安乐堂的设立,也使得宋友亮等人更是博得了好名声,增强了海阳卫军户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使外人对海阳卫的生活更为向往。果然,消息一传出,登莱一代的人,无论百姓还是士绅,提起宋友亮都是赞不绝口。

    已经被任命为山东巡抚的宋学朱很快也知道了宋友亮的义举。一向标榜自己做事问心无愧的他,此刻心里有些迷茫了。虽然用守济南的时候,宋友亮用的法子有些阴毒,但那是“非常时,行非常事”,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今宋友亮大兴教化,设立安乐堂赡养老人,开垦荒地安置流民,这都是历史上那些忠良贤臣做过的事。如今官场黑暗,有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官吏越来越少。这样一个年轻的军户,自己那么言辞激烈地参劾他,是不是太过求全责备了呢?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呢?万一真把他给参个落罪下狱,是不是自己为大明扼杀了一个青年才俊呢?

    再看看陈虞允从海阳卫运回来的粮食,宋学朱越想越后悔,最后竟然向北遥拜,说道:“多亏圣上英明,没有听我这小老儿的昏话,非但没有降罪与他,还提拔为游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学朱立刻找来分管山东教育的学政邓谦,商议如何助宋友亮一臂之力。邓谦说道:“不如咱们挑选一批家境贫寒、屡试不中的落第秀才,推荐他们到海阳卫去教书。但是万一人家宋友亮不要,那岂不尴尬?“

    宋学朱的倔脾气上来了,他立刻修书一份,派人送到海阳卫,请宋友亮务必接受自己的心意。并说道:“要是邓学政送教书先生来,你不要,那老夫就亲自跑一趟!”

    十天后后,邓谦圆满完成任务,送了二十个秀才去海阳卫,还带回了宋友亮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宋学朱的谢意。言辞恭敬有礼,一点也没有记仇的意思。而且还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才之士充实到海阳卫的学堂中来。

    ()

章节目录

明朝第一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幻龙影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龙影虎并收藏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