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赵曙思虑了很久,他从朝局的高度思索着。

    韩琦是个出头鸟,有他在,无数攻击都会被过滤掉,或是被拐弯。

    宰辅里有这么一个角色,对帝王来说就是幸运。

    赵曙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韩琦之后谁能担当这个角色。

    帝王不能直面攻击,这不是畏惧,也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因为威严不容触犯。

    那么下一任出头鸟是谁

    赵曙有些担忧这个问题。

    可韩琦却在悲愤之中,他觉得自己这个权臣的标签再也洗不掉了。

    而且赵曙是帝王,他说出来的话不能反悔,韩琦也不能去要求他反悔。

    咋个办

    老夫的名声要臭了,咋个办

    而赵曙也有些坐蜡了。

    他觉得自己那话会给人遐思,若是有人借机攻击韩琦,会很麻烦。

    “咳咳”

    就在这个时候,沈安出班说道“陛下,韩相这些年算是劳苦功高,大宋上下都有口皆碑。可总有些人不做事,也见不得别人做事。他们喜欢弹劾那些做事的官员,比如说韩相”

    老铁,你真够意思啊

    这一刻韩琦感动了,觉得沈安就是自己的知己。

    沈安继续说道“那些人的背后有着庞大的势力,韩相恕臣直言,他的力量远远不及那些人,只是有陛下您在震慑着,那些人才不敢肆意妄为”

    这话拍了赵曙的马屁,顺带给韩琦解围,当真是妙不可言。

    韩琦感激,赵曙欣慰,沈安这个一石二鸟的手段让包拯不禁含笑抚须,觉得自己的教导果真是效果非凡,把沈安这个愚钝的小子都教成了这么一个聪慧的官员。

    沈安话锋一转,“陛下,对付那等人就得要韩相这等强硬之人,越强硬越好。”

    这话要是传出去,那些人将会把沈安恨之入骨。

    “那些人的眼中没有大宋,没有国家,他们口口声声的喊着什么我对大宋忠心耿耿,我是饱学之士可做的事却和这些不相干。臣在此放肆说一句,这些人都是虫子,对大宋有害无益。若是能灭了他们,至少还能节省粮食。”

    卧槽

    在听政的赵顼看到韩琦捂脸,好似感动的模样,可从他的角度仔细看去,韩琦好像是在苦笑。

    这特么老夫的胆子没沈安的大啊

    韩琦只是凶,可沈安却喜欢开地图炮,一炮轰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们满头包。

    官家不会恼火吧

    赵曙没恼火,心中还有些释然。

    韩琦之后还有包拯,包拯之后不是还有沈安吗

    大宋的出头鸟和喷子永远都不会少,朕安心了。

    心情一好,赵曙觉得群臣都长得眉清目秀的,他含笑道“人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包卿六十余岁依旧执掌三司,想来会成为一段佳话。朕看你精神抖擞,比许多年轻人都强,可能骑马吗”

    这话里的暗示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老包,能不能再度出发

    包拯心情激荡,躬身道“臣万死不辞”

    陛下看重老夫,这是何等的隆恩啊

    这一刻包拯的眼眶湿润了,落在赵曙的眼中,这便是忠心。

    “包卿叫了御医来,给包卿看看。”

    赵曙的话让包拯哽咽着下跪,“陛下厚恩,臣臣如何能报啊”

    这个确实是厚恩,一般人都享受不到。

    秦时,王翦出发后不时写了奏疏回去,向始皇帝索要各种好处,以此来安他的心。

    可赵曙和包拯却简单了许多,一个叫御医来给臣子看看身体,预防一下。一个热泪盈眶的谢恩

    赵曙施恩,包拯谢恩,这便完成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沈安在琢磨着怎么和包拯建议让曹佾也跟着去,好歹把那柄汉剑给收了才好。

    “此次出去曹佾长进不小,也跟着去吧。”

    曹太后那么识趣,让赵曙十分满意,于是就给了回报。

    沈安一怔,旋即觉得有些荒谬。

    合着不用我出力,这事儿就成了

    他有些心虚,但信念很坚定。

    汉剑哥绝不会还回去。

    赵曙见他神思恍惚,就皱眉道“沈安这是在想什么那么入神”

    “臣在想怎么和辽人打交道。”

    沈安是外交专家,赵曙闻言就问道“你以为如何”

    沈安笑道“臣以为和他们打交道,首要就得不要脸。其次就是敢拼命。”

    赵曙点头道“不要脸敢拼命,说的甚是。”

    韩琦不能去,曾公亮心情大好,于是就赞道“辽人不要脸,咱们若是顾这顾那的,他们就会占便宜,所以还是不要脸的好。至于敢拼命辽人喜欢吓唬人,喜欢耍横,不过横的怕不要命的,咱们不能心虚。”

    “正是这个道理。”赵曙说道“沈安于外事有造诣,此次跟着去,好生看好包卿”

    “是。”

    “不可肆意妄为。”

    “是。”

    这一刻的沈安老实的和鹌鹑似的,赵曙含笑道“这般老实,难得。罢了,诸卿各自去忙。”

    群臣散去,赵顼被留了下来。

    陈忠珩递过去一杯茶,赵曙接过喝了一口,问道“为何要让包拯去,而不是韩琦”

    这是考教,随后就是指教。

    赵顼想了想,“朝中需要人来掌握大局,曾公亮不稳,欧阳修不能,韩琦在最好。”

    韩琦能掌握大局,有首相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

    赵曙点头,满意的道“这只是其一。朝政如何平衡是一门学问,我为何要让包拯去北方”

    “立功”赵顼的反应很快。

    “没错。”赵曙欣慰的道“让他立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宋大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迪巴拉爵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迪巴拉爵士并收藏北宋大丈夫最新章节